有一天,黄帝出巡,视察各地的农耕作业,并察看是否有地下抵抗活动的迹象。当他经过刑天部落时,遭到了刑天的强力阻击。刑天有可能是直接向黄帝发动了攻击,又或只是言语上的抗议,总之,他的反抗激怒了黄帝,黄帝当即下令将刑天斩*。
刑天被*后,尸体埋在了常羊山。但这座山是座灵山,是炎帝部族的精魂之山。还记得炎帝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吗?他的母亲女登,就是在常羊山目睹大星天坠,从而诞下了炎帝。刑天的精魂从常羊山中获得了灵气,于是他再度复活了。
但复活后的刑天,却因为被割掉了头,只好以两乳为目,以肚脐为眼,手持干戚,挺立于常羊山上,向这世界表白他决不臣服的决心与勇气。
刑天的故事,不过是在黄帝占领了炎帝的家乡之后,炎帝族人进行的最后抵抗,一任抵抗领袖被*害,新的抵抗领袖又出现。由于斗争环境的险恶,新任抵抗运动领袖隐没了其名姓,遮住了他的面目——这在原始思维之中,就被曲解为刑天断首而后复生。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读懂了精卫和刑天所蕴含的寓意,所以作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后人解读陶渊明的诗句,认为最后两句“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表达的是诗人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叹息。但实际上,这两句诗并非是单纯地借古咏志,而是陶渊明对古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