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更是我们珍贵的文化瑰宝,它们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令人赞叹不已。
从小学开始,我们便开始学习古诗词,深度了解它的美。但是学习的多了,难免会出现一些张冠李戴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们似乎可以无缝拼接,乍一看上去完全没毛病。
问君能有几多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问君能有几多愁,如看国足在踢球。问君能有几多愁,钾钠铵盐均可溶。问君能有几多愁,唱跳rap加篮球……
背完之后就更让人发愁了,究竟原句后面是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横扫饥饿,做回自己。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和古诗混淆了,还和广告也能无缝连接,不仅在整体语句的逻辑上没毛病,还很好的押韵了。
莫愁前路无知已,西出阳关无故人。
完美融合了送别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者的组合,竟然还别有一番味道,似乎更符合现实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