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当天晚上,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承办了新中国建国以后的第一次国宴。
参加宴会的来宾共有600多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与党和国家*在北京饭店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这次宴会后来被称为“开国第一宴”。
既然是宴会,“吃的是什么菜?”、“喝的是什么酒?”,这些理应是一般人都会关心的问题。
开国大典
不过,据当年有幸出席“开国第一宴”的一位刘姓民主人士说,晚宴过后,他居然记不清楚那天喝的是什么酒,吃的是哪几道菜了。
有朋友表示不解:“你平时号称‘过目不忘’,怎么可能那么健忘呢?”
还有朋友问:“你那天晚上究竟忙什么了?”
刘先生回答道:“我光顾着看人了。”
刘先生说的都是实情。
从踏进北京饭店那一刻开始,刘先生的眼睛就一直没有“闲着”。
前来参加宴会的来宾里有中共中央*,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还有一些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将领、少数民族代表、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指战员代表。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几乎个个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许多代表的名字响彻华夏,却第一次在这么盛大的场合集中露面。
刘先生说,在此之前,他只见过宣传画上的*,也没有见过朱总司令、周总理等党和国家军队的*。
宴会大厅里还有许多只闻其名,却从未谋面的知名人士、战斗英雄等著名人物。
因此,在整个晚宴过程中,刘先生几乎只干了一件事情-看人,然后跟自己记得住的名字“对号入座”。
比如,他一眼就认出了*,又把*总理英俊、潇洒的形象与曾经见过的一张照片对上了号,因而认出了*总理。
*主席
我敢相信,那天晚上类似刘先生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心情激动,他们的注意力完全不在“吃、喝”之上,根本不在意吃什么、喝什么。
尽管如此,为了办好这“开国第一宴”,中央有关部门还是精心准备,用心操持,可谓用足了心思。
新中国刚成立,国家经济状况还非常差,尽管如此,党中央还是决定拿出最大的诚意款待各位来宾。
中国有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共“八大菜系”,还有数不清的特色菜、家乡菜、私房菜。
“开国第一宴”执行什么样的费用标准?采用什么菜系?
经过多方面考虑,刚刚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的*拍板决定-宴会采用淮扬菜。
周总理出生于江苏淮安,对淮扬菜自然非常了解,平素也爱吃淮扬菜,尤其是“红烧狮子头”。
不过,周总理选择“开国第一宴”采用淮扬菜并非因为个人喜好。
考虑到出席宴会的宾客来自五湖四海,鲜辣酸甜各有所好。
*总理觉得,唯有淮扬菜能够做到各种口味的“适中”和“兼顾”。
之所以选择淮扬菜,*总理还有一个没有说出口的原因-淮扬菜经济、实惠,细致精美,雅俗共赏而不失其大雅格调。
淮扬菜讲究“顶尖烹艺、本味本色、妙契众口”,追求“和、精、清、新”;
淮扬菜选料严谨,食材追求新鲜、契合时令,却很少使用价格昂贵的食材。
总而言之,淮扬菜用料经济省钱,但是,通过厨师因材施艺,加之精细的制作,一样能做出风格雅丽、清鲜平和、美味可口的佳肴。
领受“开国第一宴”任务的是北京最大、最好的饭店-北京饭店。
可是,北京饭店之前只做西餐,饭店没有擅长做淮扬菜的大厨。
于是,北京有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的朱殿荣等九位淮扬菜大师应邀来到北京饭店,由他们“领衔”掌勺“开国第一宴”。
几位淮扬菜大师各有绝活,“开国第一宴”成为了大师们展才艺、亮绝活的“擂台”。
“开国第一宴”吃什么菜?
大师们七嘴八舌、纷纷报出了各自的拿手好菜。
闻名遐迩的淮扬菜
经*总理亲自核定,“开国第一宴”菜单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头道菜:乳香燕紫菜;
点心(四个):菜肉烧卖、干炸春卷、豆沙包子、千层油糕;
凉菜(八个):
酥烤鲫鱼、油淋仔鸡、炝黄瓜条、水晶肴肉、虾籽冬笋、拆骨鹅掌、香麻海蜇、腐乳醉虾;
热菜(八道):
红烧鱼翅、鲍鱼四宝、红扒秋鸭、红烧狮子头、红烧鲤鱼、干焖大虾、鲜蘑菜心、清炖土鸡。
细心的人发现,在八道热菜中,有四道菜的菜名都带了一个“红”字。
由此,人们联想到了“红色中国”、“红色政权”、“红色江山”以及鲜艳的红旗。
熟悉*总理的朋友还注意到,这些热菜里有一道周总理平生最爱吃的菜-“红烧狮子头”。
许多北方朋友也许没有吃过“红烧狮子头”,甚至会因为菜名而拒绝享用这道菜。
事实上,制作“红烧狮子头”使用的主要食材不是“狮子头”,而是普普通通的猪肉。
制作这道菜肴时,厨师要选用肥瘦相间的新鲜猪肉,再配以荸荠、冬笋、香菇等材料。
将这些食材剁碎后,再加入料酒、姜、葱,再经充分搅拌,然后做成肉丸子。
接下来,厨师要将肉丸子先炸后煮,直至肉丸子松、软、滑、弹,这样才算大功告成。
出锅后的肉丸子香味扑鼻,肉粒醇香、汁液鲜美,光闻起来就会唤醒食客的味蕾。
这道菜之所以被命名为“狮子头”,是因为一个年代久远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