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茶桌上的审美,大多数含蓄的。
先前和朋友聊天,他提起一个新话题。
为什么国内喝茶的杯子,大多没有把手?
闻言,只感觉这是个开放式问题。
外国人喝咖啡也好,喝茶也罢,马克杯的出镜率都很高。
而回到国内,除了大茶缸外,但凡讲究一些的茶席上,很少看到带把手的茶杯。
从实用感受看,带把手的杯子,成摞收纳起来不方便。
再说,喝茶贵在细品慢啜。
要一小口接着一小口,慢慢喝入。

类似慧苑老丛、牛栏坑肉桂、流香涧肉桂之类的三坑两涧好茶。
若是大口牛饮,岂不是成了牛嚼牡丹?
因此,茶杯的容量不需选太大。
尤其是招待客人所用的品茗杯,容量选50毫升左右足矣。
注水七八分满的前提下,110毫升标准盖碗冲出来的一道茶汤,刚好足够三人左右喝茶。
茶杯容量选太大,反而会面临茶水不够分的尴尬。
用小巧的细瓷杯喝茶,举起茶杯时,注重握感。
这么小的杯子,若是还执着于把手,未免看着太别扭。

此外,茶杯多数不设把手,也有这样的细节考虑。
泡茶喝,历来讲究烧水泡茶。
茶,得趁热饮用。
为了照顾“中国胃”的饮食习惯,喝热水,啜热茶,饮热汤才更常见。
滚烫热茶倒入杯中后,当你伸手拿起茶杯。
触摸到杯子外壁微烫时,心里就能得到提前预警——这杯茶还烫着呢,过会再来喝。
如果心急又口渴,无意之间,单手拿起一大杯热茶。
有了把手隔热,心里毫无察觉,就喝下一大口滚烫热茶。
热茶入口,能让人烫秃噜掉嘴皮,反而会让人在茶桌上出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