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认为,在孩子遭受暴力这件事情上,告诉孩子打回去很重要,告诉孩子打回去的边界点在哪里,什么地方不能打更重要!
为此她给我们举了自己孩子的一个例子。
她的小孙女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被一个小男孩欺负,那个小男孩很高很壮,经常故意抱起她的小孙女给扔到地上。小女孩因为这个都不敢去上幼儿园了。
咱们这位教授奶奶,告诉孙女,如果他再抱你,你就两只手揪住他的耳朵,他感觉到疼就会放你下来,其次,你可以踩他的脚指头,他感觉到疼,也就无法继续抱你了。
希望孩子打回去,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什么地方可以打,什么地方不可以。我们的目的是孩子的自我保护,而不是伤害别人。
同时在对于孩子遭受校园暴力这件事情上,一旦发现要尽快的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尤其是发生过肢体冲突,危及到孩子生命的时候,相信学校和老师的力量。尽量不要私自去找同学或者家长解决。
4、让孩子拥有朋友
前一段时间《少年的你》热播,校园暴力也成了当时的一个热门的话题,虽然我不赞成里面周冬雨被欺负找小混混保护自己这个桥段,但是友谊是不被校园霸凌的另外一个手段。
通过电影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被霸凌的孩子,往往是独来独往,没有什么朋友的。
现实中的情况基本也是这个样子。
以我曾经的那个小来访者为例,他是班里最孤独的同学,宿舍另外7个人,没有一个人和他是朋友的。
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一定要有朋友。尤其是到了中学,如果他孤立一个人的话,就很容易被欺负,要是能交上三四个朋友,比如他在班里有四五个关系特好的,这时候别人要欺负他就得掂量了。
孩子遭受校园暴力,打回去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增强孩子体能,帮助孩子结交朋友,一旦发生冲突,让孩子知道如何更有效的保护自己,知道行为的边界在哪里,可能更有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