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
○
公元前四世纪,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著作中提及了一个古老的民间悖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1]所有的鸡都从鸡蛋孵化而来,所有的鸡蛋又都是由鸡产下的——在这样一个无限回归的场景里,孰为因果变得难以界定。
于是他在著作中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无限的序列,没有真正的起源[1]。四个世纪后,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在他的散文集中指出,这其实是一个“伟大而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指一个终极命题:世界是否有一个开端[2]。
不过在演化生物学领域,科学家们却用这个比喻指代了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羊膜动物(“鸡”)与羊膜卵(“蛋”)谁先起源?[3]这个问题关乎到我们的祖先从海洋向陆地迈出的第一步,因此同样至关重要。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姜宝玉教授团队近期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的研究工作,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撰文|吴蕾
● ● ●
什么是“鸡”?羊膜动物的演化之路
水是生命之源。繁盛的生命世界孕育自早期的海洋,并向陆地环境拓展。作为脊椎动物的基部类群,鱼类最先在海洋中出现;到了泥盆纪,鱼类中的一支——肉鳍鱼类向水-陆两栖的生活方式演化,鱼鳍中的骨骼演变成用于陆地爬行的四肢结构,形成了四足动物[4]。这个过程中奠定的身体构造,就是如今陆生脊椎动物的模板。在四足动物大家族里,虽然每种动物都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别具一格的用法(翅膀、鳍、滑翔翼等等),但总也逃不过两对附肢和五根指头的基本模式,只能少(退化),不能多。
肉鳍鱼和早期两栖类的骨骼比较 翻译自[5]
基*四足动物也称为“两栖类”,它们中的一部分保留了原始的特征存活至今,即为我们生活中见到的青蛙和蝾螈等动物[4]。虽然两栖动物能在潮湿的陆地环境里活动,但它们的皮肤裸露,极易散失水分,且所产的卵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存活。因此,虽然名为“两栖”,它们并未完全适应干燥的陆地。“高不成低不就”的演化地位,使两栖动物的分布十分受限。
两栖类虽然可以在陆地上活动,但仍然依赖水环境 图源[6]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主角——羊膜动物登上了演化的大舞台。羊膜动物出现于约3.4亿年前的石炭纪,从早期的两栖类演化而来[7],包含下孔类(似哺乳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和爬行类(演化成龟鳖类、蜥蜴类、鳄类及鸟类)两大主要的支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