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对玩家主观视角体验的还原,其实不难发现,在《明日之后》中,“采集——制造——战斗——建造”这一玩法闭环,自然地支撑起了各项资源的流转,也构成了“单人循环”的根本逻辑。
在GameRes看来,这套“单人循环”机制本质上传导给玩家是“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思想,多样化的“劳动行为”促进了资源循环,也为各玩法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链接,由此玩家也能以一种与现实逻辑相契合的形式,一步步感受到高度拟真的废土生存乐趣。
同时,与传统生存游戏通过数值、战力去呈现角色成长、解锁更多玩法不同的是,在搭建起这套玩法闭环后,玩家拥有的一切都是各种“劳动行为”的反馈,这不仅摆脱了“数值驱动”带来的束缚感、重复感,还弱化了玩家间的阶级分层,夯实了用户生态。
因为每名玩家都深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努力劳动就能过上理想的生活,玩家也能如现实一般自由选择生存、成长、发展的方式,在高度开放的游戏环境中,享受到更强的沉浸感。
多人循环:以“社交”为切口,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解决个人温饱,并且享有稳定的生活后,处于马斯洛理论中上层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就涌现,它们将驱使玩家寻找幸存者同伴,并在与他们的相处中,通过释放个人价值以求赢得尊重与喜爱——相比单机游戏的无的放矢,不得不说,作为一款多人在线手游的《明日之后》,恰恰是这两大需求的优质载体。
基于这一逻辑,观察《明日之后》的设计思路可以看出,其沿袭着“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核心思路,以“社交”为切入点,将个体玩家间的资源流转链路进行了串联,整体围绕“资源分配”与“资源共享”进行发散,最终打造出了一套“多人循环”机制,在补足单人玩法的同时,也创造了独有的游戏生态。
官方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折射出了5年来玩家间资源流转的活跃度
身处末世中,每一种资源、生活技能对人类的生存来说都弥足珍贵,然而个体力量终究是单薄的,没有人有精力收集所有珍稀资源,也没有人有能力精通一切技艺,因此联合其他玩家报团取暖,并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规则各取所需,才能保证长久的生存。
这是大众认知中的“末日生存法则”,亦是《明日之后》中“多人循环”机制的着力点,那么重新落回玩家第一视角来看,他们又是怎样从孑然一身到好友成群,并且在社交过程中巧妙实现“多人资源流转”的呢?
完善的“多人社交”体系,是《明日之后》多人资源流转的基础
在进入这片废土世界数十天后,我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小房子,过上了能保证基本温饱的平静生活,但身处这偌大的世界中,总是孤身一人难免有些寂寞,因此我踏上了前往“快乐101”的道路——听说在那里,有无数个与我一样的末日幸存者建立“营地”抱团取暖,我也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同时选择了“伐木工”这一采集专精职业的我,也希望用珍稀的木材,去跟选择了护甲工、建造师等其他职业的人类交换资源。
想起在明日赚到的第一桶金,当年还是一个采麻工,每天都蹲在海岛附近等红麻刷新,枪械工需求大的时候,一天还能卖个好几万,现在已经发家致富盖好别墅了
作为一名护甲工第一次日入几千金条,就是解锁皮革半成品的时候。那时候许多装备都需要皮革,皮革吨多少都不愁卖,所以我会趁原材料价格低的时候大量购入!平平无奇赚钱小能手一枚。
不难看出,在《明日之后》之中,每个玩家都可依托职业特性,产出他人难以获得的稀缺资源,再进一步通过与他人交易实现“资源置换与再分配”,这不仅帮助《明日之后》打通了从“单人资源流转”到“多人资源流转”的路径,更凸显出了每名玩家、不同职业的独特性,并且长此以往持续强化玩家对“劳动价值”的正向感知。
正如多年来各类末日题材艺术作品中描绘的那样——在末日大环境下,有用的人才能“活下去”。
这是「明日like」“多人循环”的核心,亦是满足玩家“尊重需求”的合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