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的杨烁
所以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和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去教育,而不是让孩子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一旦不满足就责骂,要能够允许孩子在成长中犯错,并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对孩子严格本身没错,但如果父母长期用高压式教育来培养孩子,就特别容易将孩子培养成取悦者,他们获得尊重的基础是要满足别人,他们没有权利去爱自己,这不是能够形成一个健康人格的条件。
02丨习惯型取悦者:生活不能无取悦,否则将痛苦难当。不同于认知型取悦者在某种思维指导下的有意识取悦行为,习惯型取悦者通常对于自己的取悦行为是无意识的,就像上瘾了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从需要层次论的角度,我们每个人都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本无问题。
但是对于习惯型取悦者来说,他人的认可对他们来说就如空气和水一样,离开了就无法活下去,丧失了别人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是无法承受之痛。
关于习惯型取悦者的形成,作者认为人们是通过周围环境的学习而变成取悦者的,这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角色模仿和奖赏的正强化。
- 角色模仿,就是取悦者模仿身边人的行事方式,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内化
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对象通常是父母,如果孩子从小看着父母从来不跟别人说不,总是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而认识的叔叔阿姨还会经常跟这个孩子说“你爸爸妈妈都是好人”,这个孩子会很自然地觉得父母这样做是好的,是对的。这样他就会跟着模仿学习,然后也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的人,并且深信不疑。
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带有整个家庭的风格,我们每个人的人格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完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完善自己人格的过程。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取悦症的倾向,那么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就需要格外注意,你的所有行为、习惯,都会传递给你的孩子,如果孩子有习惯性取悦他人的动作,那么你也要自我觉察一下了。
- 奖赏的正强化,又称“有条件的爱”,就是当你做的事情符合父母的期时,就会获得夸奖。如果你没有做好,就会获得相应的惩罚。
父母给孩子的爱都是附加条件的,如果你听话,就会获得奖励和夸奖,如果你考试成绩好,就会获得夸奖。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爱。结果就是,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爱,孩子会努力满足爸爸妈妈开出的条件,这样的奖赏正强化,也很容易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取悦者。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萨曼莎就是典型的,被有条件的爱养大的孩子。小时候如果她考了高分,或者在家庭聚会上表现乖巧,爸爸就会跟他说,我们很爱你。
但如果她没有打扫房间,或者客人来家里的时候没有马上笑脸相迎,爸爸就会不理他,为了让爸爸高兴,萨曼莎就会想尽办法做让父亲高兴的事情,并且把这样的习惯带到了自己后来的婚姻生活里。
萨曼莎不停地讨好她的丈夫,吃什么穿什么都根据丈夫的喜好来,就像一个听话的提线木偶一样,结果她的丈夫确定了萨曼莎会一直听话、顺从,脾气越来越暴躁,萨曼莎只得加倍讨好丈夫,成为一个重度取悦症患者。
这个例子就是很典型的,将取悦行为带到了自己的婚姻生活中,造成了两个人的心理地位是极其不平等的,萨曼莎也会因为无法一直取悦丈夫而痛苦。
情感逃避型取悦者一直取悦别人的原因是害怕冲突,他们会预设一旦自己不顺从,不取悦对方,对方就会愤怒,冲突就将不可避免,所以为了把冲突扼*在萌芽状态,取悦者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去顺从别人的想法。
严重的情感逃避型取悦者甚至在面临配偶的虐待时,也会选择不离婚,因为他们会担心离婚或者辞职的决定会让对方难堪,从而引发更激烈的冲突,所以选择一直忍下去。
2018年的时候,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分享过自己的“取悦症”。
她年少成名,从小就是其他孩子和家长羡慕的对象,收获无数荣誉和赞赏。
但就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节目中吐露,自己不但在同事和朋友面前不会表达真实情绪,在自己伴侣面前也是一直避免发生冲突,就是不想让对方不高兴。这么多年,他无论在何种场合都不会去产生任何的冲突,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情感逃避型取悦者”。
蒋方舟上节目分享自己的“取悦症”
情感逃避型取悦症就像怕水的人从来不敢下水游泳,怕飞机的人从来不坐飞机一样,为了避免所有可能的危险,他们尽早熄灭了所有可能引发愤怒的火苗,也不希望让他人愤怒。
以上这三种取悦症,无论是哪种类型,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以及和他人的关系,所以我们光认识到还不够,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去摆脱取悦症带给我们的困扰。
所以在书的第二部分,作者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21天摆脱取悦症的计划。归纳总结下来,在这个计划中主要有四个具体的方法。
摆脱取悦症,不再做个老好人01丨学会说不取悦症患者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不会说不,只要别人一有要求,哪怕内心很想说不,说出口的常常也是:行,好的,没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取悦者学习说不的第一步就可以是拖延时间,不论对方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先不给出答复,这样就能够为自己赢得对事情的掌控权。比如说有一位同事要和自己换班,当他提出要求时,一定不要马上回复,可以说:我需要看一下我的时间安排,不确定是否能和你换;或者是直接拿起自己座位上的水杯,去接一杯水,为自己争取时间,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想到应对策略了。
拖延时间之后,对方也许会持续施压,希望能尽快给出答复,这时可以用到“破唱片技巧”,就是当对方持续给自己施压时,要保持温柔的坚定,告诉对方,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也想帮到你,但是我确实需要看一下自己的安排之后再回复你。这样坚持自己的立场,就像一台破旧的唱片机一样。
之后,就到拒绝这一步了,如果经过了拖延时间和破唱片技巧之后,你真的无法答应对方,那就要拒绝了 ,当然表达的时候要既坚定,又友善。比如:“很抱歉,我看了下我自己的安排,这次确实无法和你换班了,我想你一定能理解吧。”
02丨修正“应该式思维”前文道,有一类取悦者,他们取悦别人是因为思维中有很多的“应该”,这种思维是一种被动式的,建立在他人需求的基础上。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思维转换成:如果我愿意思维。
比如:如果我愿意,我会选择那些他人对我真正有帮助的要求或者期待,这样一来,取悦者对自己的要求就不会过于追求完美和苛刻了。加上“如果我愿意”这样的字眼也会让自己更有掌控感。
03丨自我照顾取悦者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前面,很少照顾到自己的内心需求,所以要改变取悦别人的习惯,就要开始学着照顾自己。
尝试在日记本上写一个我的娱乐活动清单,至少包括20项你觉得开心的娱乐活动。可以是简单的娱乐活动,比如出去和朋友聚个餐,一起打一次羽毛球,也可以有比较奢侈的活动,比如去土耳其坐一次热气球,去澳洲看一场网球比赛,总之这个清单都由自己说了算,并且一定要执行到位。
平时每天做一两件小事,每隔半年或一年完成一个大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慢慢开始做让自己高兴而不是让别人高兴的事情,你取悦别人的习惯也会慢慢有所改善。
04丨重新定义自己取悦症太在乎自己身上好人这个标签了,所以事事做得谨小慎微。
为了做个好人他们都快放弃自己的个性了,但其实每个人都是丰富多彩的,不会只有好人这一个标签,所以摆脱取悦症,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就是撕掉好人这个标签,认识多样化的自己。在不断的自我觉察中找到自己那些闪光点,也就不用一直执着地只想做个好人了。
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 叔本华
所以我们要努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而不是一直活在他人的影响下,对于取悦症“患者”,只要努力加以练习,就一定能早日摆脱取悦他人的困扰。
本文由鸵鸟说话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