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包括哪些病,心内科常见的20种疾病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4-01-26 14:50:29

心内科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内科检查是常规检查的项目里必查的检查项目之一,内科检查包括:测血压;胸部检查:胸腔:视诊和叩诊、心、肺的听诊;腹腔: 腹部、肝、脾的触诊;肾区的叩诊;神经系统的各种病理、生理反射的检查;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心内科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心内科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1.心电图

心脏的每一次排血活动都由微电流激发,这种自发产生于心肌间的微电流传到人体皮肤上,我们可用一个特殊仪器记录,做出心电图。通常记录1分钟。

可诊断的疾病:各种心律失常(过慢、过快、不齐等)、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通过挎在患者身上的记录盒(5-7个胸部电极与皮肤相连)记录24小时心电信号,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诊断记录特殊时间卡片。

优点:24小时连续监测、各种真实生活环境下的心电信息.

主要诊断:突发性事件(心律失常)、心率与活动的关系.

3、经食管心房调搏

将头端带有金属电极的导线,由鼻腔或口腔插入直至食管,利用食管与左心房贴近的条件,测定心脏各部位电活动,通过发放电频刺激,控制心脏的节律活动。

用于:窦房结功能、某些类型的心动过速

4、胸部X光片

心脏的外形、轮廓、在胸腔中的相对位置

5、心脏彩超

直观检测心腔内的结构:各腔室的大小、心肌厚度、瓣膜活动状态、心脏功能、血液在心脏内的动态变化。

可诊断疾病:风心病、心包疾病、先心病、心肌病、各种心脏病晚期的心脏扩大

6、运动平板心电图

主要用于检测冠心病、心肌储备能力、与运动有关的各种心律失常。

7、心肌核素扫描:静态 动态

把心肌灌注显像剂注入静脉后,有功能的正常心肌细胞对它发生选择性摄取而显影.

临床诊断:心肌血流减少、心肌细胞受损

8、介入检查及治疗

介入:穿刺皮肤,将特殊导管经外周血管(如股动脉、股静脉、颈动脉、颈静脉)送入心腔或大血管的方法。

导管:外包绝缘材料的金属导线,细如发丝。

①冠状动脉造影:将导管送入主动脉根部,在冠状动脉口喷出造影剂,显影血管是否狭窄(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②PTCA术 支架植入

PTCA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方法:将带球囊的导丝送至冠脉狭窄处,充气扩张,6月后,再狭窄率达50%以上。

支架:螺旋形或网状金属支架,送至扩张处,支撑冠脉壁,防止狭窄。

③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

心跳过慢、停跳:起搏器植入术。

心跳过速: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高频、低能的电流作用于心肌异常。兴奋点使作用部位的心肌组织脱水,并发生凝固性坏死,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④先心病的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从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利用右心导管技术分别于缺损的两侧推入一膜状结构,利用血流的冲力作用使其贴敷于缺损处,起到阻隔血流、修补缺损的作用。

优点:基本无痛苦,创伤小,并发症少。

9、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

①诊所偶测血压 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在上臂肱动脉部位测得血压值。由于血压的特点是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

②动态血压监测 准确记录24小时血压波动规律

(1)临床应用

明确高血压病诊断:正常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真性高血压;

确定高血压类型-原发性(正常昼夜节律、异常昼夜节律):继发性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

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24小时平均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病情有良好的相关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相关,指导降压治疗及评价疗效。

(2)方法:自动检测白天8:00-22:00,每次间隔20分钟,夜间22:00-次晨8:00,每次间隔l小时,全天共80次血压。

(3)指标: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下降率。

(4)正常值

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 mmHg,白天平均血压 <135/85 mmHg,夜间平均血压<125/75 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夜间较白昼下降>10%。

(5)排除白大衣高血压:仅在诊室里测出的高血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