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对视网膜的损害
如果撇开“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单纯讨论“蓝光真的会危害眼睛吗”,答案是肯定的:
蓝光的确对眼睛感知视觉信号的视网膜具有损伤作用。
这一点,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被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得到了证实。
我们知道,人类眼睛可以感知到的广谱范围极其有限,仅限于波长在400-780纳米之间,被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连同波长在400至100纳米的紫外线,和波长在780nm至1毫米的红外线统称为光辐射,是整个电磁辐射谱中的一部分。
蓝光是可见光光谱中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光辐射。
光辐射作用于生物体,能量被吸收可以引发生物学效应。
光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有两种:
热效应,是由于光辐射的能量被吸收转换成分子运动动能所致,表现为物体温度的升高,产生所谓光热效应(photothermal effect)。
晒太阳或者烤火,我们会感觉到温暖,就是光热效应作用的结果。
光化学效应(Photochemical effects),是辐射能通过激发物质最外电子跃升到到更高能级轨道引起的原子或分子的激发。
这种激发光化学效应的光辐射要求特定波长范围内;而与之相匹配,可以吸收这部分能量的是特定化学结构的物质集团,被称为发色团。
发色团吸收的能量一部分可以通过发射荧光或作为热量耗散丢失;另一部分被用于光化学反应——某些化合物通过吸收这部分能量转化成化学活性物质,比如各种自由基和活性氧。
这些化学活性物质在体内会一些生物效应,比如造成物质损伤。
而蓝光对眼睛视网膜的损伤就是通过光化学效应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