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贾诩,第一反应便是文和乱武,这个跟当时玩三国*有关系。
三国*上,贾诩有三个技能,完*,帷幕和乱武。分别对应了自己的经历,倒是不愧自己的评价,冷酷的毒士。
最近看三国,特地看了下贾诩。
少年时并不出众,只有一人察其不同于常人,觉得有良平之奇。
家里还算士族,少年时候过的应该还可以。
在前期有一件事情,倒是挺能分辨贾诩与其他谋士的不同。
辞官归家遇到反叛的氏人,同行皆被抓。
贾诩谎称自己是太尉段的外孙,而太尉段威震西方,借名字来威吓氏人。
并许以钱财,换身。
临行之人皆死,而独活自己。
三国志给的评价是权以济事,也就是善于应变成事。
估计当时被抓的时候,贾诩心中也是慌得一笔,可是毕竟是贾文和。
临危不乱,甚至还装了个比,这放到现在的小说上,估计是这样的桥段。
“吾乃段太尉之孙,尔等安敢动我分毫!”
贼众皆惊。
贾诩拍了拍衣袖,淡淡地说道,“各位不过是为了钱财,这样,我家族里钱很多,留我换金银珠宝也可,到时候自然知道真假。”
贼众看贾诩淡然的样子,以为是真,放之。
应该还会搭上一匹马。
而这之后,大概贾诩做事的第一要求便是,不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下。
第二件事,便是贾诩的高光时刻——文和乱武。
说实话,这件事,贾诩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大有一种,我就是说说而已,你们还真敢上的感觉。
不过,贾诩有一点是好的,但凡有主公真的信任他,至少当时是真诚的。
当时,董卓被*,王允等想着重振朝纲,大概是天终于要亮的感觉。
其实也怪王允,独不赦免李傕郭汜等人,要*尽西凉军。
也有可能只是一种震慑,让李傕郭汜等逃跑,无战之心!
也怪当时董太师做恶太多。
当时的大势自然还在王允那边,李傕郭汜等看董卓被*,已然准备要跑路了。
这时候,贾诩摇了摇扇子站了出来,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以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争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当时,在众人中第一个看懂形势的人,开口不说事情的对错。
先说形势,然后再给两个意见。
不打是死,打了可能不死,甚至可能权倾天下。
要你,会怎么选?
至于贾诩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自保,他自然有去处。
而不愿意放弃一身所学,还是单纯的喜欢乱世,说道给董卓报仇怎么也轮不到贾诩。
想来是作为一个谋士的基本素养,让贾诩开口。
不知道贾诩是否知道自己的只言片语,便能让这天下震动,为自己赢得了毒士的称号。
裴松之有注,翻译过来就是,当时天下即将一片大好,而贾诩这一招,使得又入黑暗之中,甚于从前。让皇帝彻底跌入地面成为军阀的掌中物。这么大的灾祸,从来没有比贾诩这样的罪还大的。
只说这一段,让我想起一句话来,很是适合贾诩
诸君我热爱这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