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公元147年-公元223年),字文和,外号“毒士”“乱武”“幕后高人”。他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古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贾诩年少时默默无闻,初举孝廉,任郎官。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官渡之战前,贾诩劝张绣归降曹操,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河北平定后,曹操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贾诩去世于黄初四年(223年)六月甲申日,终年77岁,谥肃侯,著有《钞孙子兵法》等。
牛鉴牛鉴(公元1785年—公元1858年),字镜堂,号雪樵,清朝一代名臣,大清循吏,籍贯凉州府(今甘肃武威)人。擅书法,以行书见长,他的作品《余北行三十二日》是一幅行书轴。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授编修。牛鉴恩师为凉州复兴农刘氏。牛鉴又为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的恩师,故誉为“两朝帝师”。清朝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丙辰,牛鉴官拜两江总督、兵部尚书衔、抚远将军、兼辖两淮漕盐、从一品,成为清朝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后又任清朝正二品资政大夫,道光赐匾《夫子博学》。史书《清史稿》:两朝帝师,治世循吏。有人说他是签订《南京条约》的罪人,亦有人说他是平定河南水患的功臣。
段韶段韶(公元508年-公元571年),字子升,北齐时期的将领,出生于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擅长骑射,有将帅之才,得到姨夫高欢器重,成为心腹大臣,授亲信都督。参与广阿之战、邺城之战、韩陵之战,随军消灭尔朱兆。抵御宇文泰、征讨玉璧。高欢临终时,选为托孤大臣。文襄帝高澄嗣位,奉命镇守晋阳,讨伐侯景,攻打南梁,平定内乱,大败北周。戎马一生,立下汗马功劳。外统军旅,内参朝政,出将入相,功勋卓著。武平二年(571年),册封乐陵郡公,病逝于家中,追赠假黄钺、大将军、相国、太尉公、录尚书事、朔州刺史、平原王,谥号忠武。段韶为人正直、勇敢、忠诚、谦虚,深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金日磾金日磾(公元前134年-公元前86年),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子,出生于是凉州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金日磾14岁时被汉朝军队俘虏,成了汉武帝宫中养马奴。因马养得好,为人正派,被汉武帝赏识,赐姓金,逐渐提拔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磾一生鞠躬尽瘁,在维护社会安定、忠君爱国方面声名卓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征和年间,宫廷侍卫莽何罗欲刺武帝,曾舍命救驾。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临终前嘱金日磾与霍光辅佐少主,遗诏封之为秺侯。始元元年(前86年),金日磾卒于官,终年五十。赐葬茂陵,谥号“敬侯”。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
阴铿阴铿(约公元511年-约公元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阴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文坛领袖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离别思乡、咏史等题材,对唐代五言律诗的产生有卓越贡献,被誉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先驱”,时人称为“阴何体”。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后人广泛传颂。阴铿的代表作品有《晚出新亭》、《观钓》等。王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受到阴铿影响。杜甫评价李白诗歌时,就有“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的赞语。《南史》有传,《中国文学史》有专节评述。
另记:1、李轨李轨(?—公元619年),字处则,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他世为本州豪族,以财富雄于边疆。炀帝时,补武威鹰扬府司马。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他与曹珍、安修仁等亦聚众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署官属。连结突厥、吐谷浑,拔张掖、敦煌、西平、枹罕,尽有河西五郡之地。武德元年(618年),唐军攻薛举,遣使册封为凉王,任凉州总管。旋自立为帝,建元安乐。因内部纷争,人多疑惧,又不恤饥民,怨声载道。唐高祖密遣安修仁兄兴贵入凉劝其降唐,不从。安氏兄弟密谋引诸胡兵执之,送往长安被* 。
另记:2、李益李益(公元746年—公元829年),字君虞,祖籍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李益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检校吏部员外郎,迁官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改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江南曲》、《从军北征》等 。李益被称为“诗鬼”,这个称号是因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神秘和幽暗的气息。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崔、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自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春秋以前被西戎(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占据,秦时被月氏(祁连山古代游牧民族)占据,后来匈奴崛起,被匈奴占据并建盖城池。唐朝时期,武威是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明清时期,武威仍然是河西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是全国第三大孔庙——武威文庙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