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河最后有多少资产,陈江河最后为啥没钱了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4-18 03:23:00

鸡毛很轻,但风一吹就能飞上天。

这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经典台词。剧中殷桃饰演的骆玉珠和张译饰演的陈江河一路打拼,从摆地摊的商贩,成为响当当的企业家。

电视剧完美复刻了浙江女首富周晓光的创业故事。周晓光曾评价这部剧:“除了感情戏,其他都很像。”

但现实远比电视剧残酷。

张译《鸡毛飞上天》片段 催泪演绎久别重逢

,时长04:18

1962年,周晓光出生在浙江义乌一个贫穷的家庭。

小时候,她常在半夜听到父母低声商量,第二天该问谁借钱。那时,周晓光最恐惧的就是春天。在她眼里,春天是饥荒的代名词。一年积攒的粮食,在这时候消耗殆尽,刚种下的水稻,又要到夏天才能成熟。

因为没钱,她还为没有鞋穿苦恼。被逼无奈,她很小就学会了编草鞋穿,脚底常常被稻草磨出水泡。

夏天她可以光脚,到了冬天上山收番薯,没有袜子,脚底磨出血泡的她,只能光脚站在雪地里。有时被石头、竹根扎破脚,买不起药的她只能忍着。

家境贫寒,从四五岁起,周晓光就要帮着家里干活。割草、喂鸡、捡麦穗……渐渐长大,她又承担起挑水、砍柴、晒稻谷等家务。

这在周晓光的理解里,是自己作为长女的责任。

陈江河最后有多少资产,陈江河最后为啥没钱了(5)

一家十口人,周晓光是老大,母亲直到第6个孩子,才生出一个男孩,得到世俗的“认可”。而此时,16岁的周晓光,已经背起扁担开始“鸡毛换糖”。

鸡毛换糖,是义乌当地人谋生的手段。这项起源于清朝的生意,靠的全是挑货人的力气,还有叫卖的本事。

最初,义乌人将盛产的红糖做成小孩爱吃的甜品,到全国各地换取鸡毛、鸭毛、废铜等物品。再将物品转手卖出,赚取差价。鸡毛换糖由此而来。

义乌资源贫乏,农闲时,农民常常挑起扁担就走,靠一手熬糖的手艺,在大半个中国做小生意,并孕育出声震一时的“敲糖帮”。

陈江河最后有多少资产,陈江河最后为啥没钱了(6)

15岁那年,本应该读高中的周晓光,选择辍学回家,原因是太穷了。家中子女众多,作为长女的她,牺牲了自己的求学机会,开始做起“鸡毛换糖”。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出远门“鸡毛换糖”的经历。那时,她跟*7个多月的母亲一起,前往江西等地做小生意。

她挑着100多斤重的货物,走了整整一天才从家到达火车站。到了地方货卖不出去,没有钱,她每天就买烂苹果充饥。生意不好,晚上回到招待所就蒙起被子嚎啕大哭。

到了17岁,她开始独自外出做生意。第一站是上海,她住不起旅馆只能暂住亲戚家,为了不打扰亲戚,每天早出晚归。

顶着“投机倒把”的风险,她每天在上海街头东奔西走,卖了整整一月的货也没有赚到钱,无奈伤心回家。

那时,流连于上海街头,她常常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上海的繁华是她的梦,可这梦距离她太远太远。

陈江河最后有多少资产,陈江河最后为啥没钱了(7)

周晓光

不服输,她在家闷头干活,发誓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在合作社,她每天跟男人一样挑水、下地,但因为分配不公,作为女生的她只能拿到半个工分。

为争一口气,她没命地干。冬天村里要修水库,这是让很多壮劳力都头疼的活,她也报名参加。零下四五度的寒冷天气,她带着扁担、铲子挖地,热到脱掉棉袄。

修水库时,她创下了当时村里的纪录:一天挑130担水泥,超过了绝大多数男性。

不仅在工地上拼命干活,为了保护弟弟妹妹,她也没少打架。她称自己身上有股男子气概,她不希望弟弟妹妹受到欺负,就要让周围的人知道,这家人有个很厉害的姐姐。

为此,她付出的代价是,被人拽头发、扔石子、打倒在地,但弟弟妹妹们却没有受到任何欺负。

周晓光一家

陈江河最后有多少资产,陈江河最后为啥没钱了(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