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熊通讨伐随国,要随侯替他向周天子求取更为尊贵的封号,却遭到了拒绝,从此彻底坚定了楚国自立为王的决心。
公元前704年,熊通正式自立为王,此举可说是楚王国跟周王室以及中原诸侯的彻底决裂。同时开始了急剧的兼并行动,从熊通以后,几代楚王频繁侵略,先后吞并了陈、蔡、莒、邾、舒、等四十多个诸侯国和大小部落。
到了楚庄王熊旅的时代,楚国的版图之大,已经超过了所有中原诸侯。
贵族集权,传统之殇然而,这种急剧扩张的背后,也有很浓重政治妥协色彩。因为文化传统的不同,楚国在吞并一个侯国或部落之后,并不能像中原王国那样将之兼收并蓄,融合成属于本国的一份子,而是需要留下该国的国君或者国君的后代来存续这个国家的宗庙,才能令遗民归附。
这些封君封臣的势力,也就成了楚国后来的政治主体,形成了楚国内部贵族分治的政治传统。
然而楚国的分权并不像秦国一样彻底,秦国政党分权、地方分权,所以会有那么多魏国人愿意给秦国建设间谍网,那么多齐国人、魏国人、赵国人愿意给秦国当将军,甚至整个韩廷和齐廷都出现了投降主义。
而楚国,从楚宣王时期楚令尹的“狐假虎威”,到楚考烈王时期楚相的“实为楚王”,可以明确看出楚国权力向国相集中的过程。
楚庄王熊旅的确依靠封君封臣的力量北上争霸,从晋国手里抢来了霸主的地位,可是当熊旅去世以后,楚国便受到这些封君势力的反噬,贵族排斥所有异己之人,权利、金钱、兵力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放权,看似分封分权的楚国,实际上是集权程度较高的诸侯国,远超于我们印象中高度中央集权的秦国。
楚国,他们的文化和中原文明礼乐制度迥异,却又别有风情,他们的国民浪漫多情,又拥有极强的自尊心,不容半点侮辱,这也是他们为何能抗争到最后一刻,让秦国胆寒。
他们有自己的信仰,祭拜自己的神祗,崇拜自己的图腾。贵族分治的势力十分庞大,主宰着整个楚国的社会阶层,国家没有军队,有的都是贵族的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