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影《骄傲》是我看过的电影中很特别的一个存在。看看它的电影类型,你大概就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了。
故事大体是这样的,1984年英国矿工罢工,一群男女同性恋通过募捐予以支持,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群体发生了意外而温暖的接触。
英国曾经是煤炭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20世纪初就拥有10多万煤矿工人。但是由于石油逐渐取代 了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以及西方工业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世界煤炭市场不断萎缩,英国煤炭工业遭到了空前严重的打击,出现了连年亏损和煤炭大量积压的局面。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经营全 国煤矿的英国煤炭局根据保守党政府的意图,于3月6日宣布:在从4月1日开始的新财政年度中将煤炭年产量削减4%,关闭20个煤矿,至少裁减20,000多名工人。煤炭局的这一决定宣布后,立即遭到广大煤矿工人的强烈反对。8月10日,英国两个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约克郡和苏格兰的工人首先举行罢工,要求煤炭局取消上述决定,以确保他们的工作。英国全国矿工联盟执委会随即发表声明,全力支持约克那和苏格兰两地煤矿工人的罢工,并下令其下属的其他工会组织采取同样行动。罢工运动迅即蔓延,致使全国大多数煤矿的生产陷于停顿。另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保守的英国社会,同性恋仍然是社会的边缘人,他们在生活中饱受歧视,大多数人把他们看作“异类”甚至是“变态”。
“谁讨厌矿工了?撒切尔讨厌。还有谁?警察、公众,还有小报媒体。我们和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还得面对玛丽·怀特豪斯。”
“现在,这些矿工们,正在和我们一样被欺压。没错吧?被警察欺压。”
由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组成的同志群体能够体会到这群矿工们现在的处境与感受。
“只要你们愿意,我们都会不停地尝试着帮助你们,因为我们经历过你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
所以,他们创建了名为“LGSM(Lesbains and gays support the miners)”的组织,打出了“男同女同支持矿工”的口号,在街头募捐。
当他们准备捐出募集到的筹款时,出现了一幕令人尴尬的局面:各地工会因为他们的身份而羞于接受他们的帮助。
“他们宁可挨饿也不会要的。”“或许我们可以匿名捐赠,至少那样做还可以帮到他们。”
“不,这就是个男同女同组织,这一点,我们毫无歉意可言。”
那些自以为“正常”的人们,坚守着“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冷漠地拒绝这帮年轻人热心的、友善的帮助,但是这群年轻人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宽容”。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将目标锁定在了布雷肯,一个矿业城镇,他们决定绕过工会,直接联系城镇中心或是议会。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太,接听了他们的电话,并且同意接受他们的资助。前来会面的温柔矿工在男同酒吧的舞台上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因为你们给我们的,不止是钱,而是友谊。”
LGSM组织被邀请来到布雷肯的工人酒吧参加聚会,尽管福利院委员会大多数成员都比较友善地接待了他们,但是这两个团体的第一次碰面还是不太愉快,工人们用离场来发出无声的不满和排斥。第二天,几个委员会成员带领他们参观布雷肯的美景,LGSM组织的“领头人”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弱者不团结起来,互相帮助来捍卫他们的权利。曾经与他们碰面的温柔矿工说,有一个旅馆的横幅,上面是一个握手的符号,代表着劳工运动应有的寓意:You support me,I support you.Whoever you are.Wherever you come from.Shoulder to shoulder.Hand to hand.你支持我,我支持你。不管你是谁或者从哪儿来。肩并肩,手握着手。
现在这个社会也是一样,总有些人愿意带着偏见的色彩去做一些无谓的划分:男性或是女性;南方人或是北方人;出过国或是没有;是否玩过某某网站;是否用过某某品牌;是否去过某某地方;什么职业;什么学历;父母又是什么职业,什么学历;家在农村还是大城市;有几套房产;贫穷还是富裕。然后,每个人都被贴上密密麻麻的标签,更有些人根据标签的“档次”决定对你的态度,而我们这些“受害者”的内心要有多坚强呢。
在福利委员会成员的帮助下,LGSM组织得以与矿工们再次聚会,男同女同们用自己的热情与真情融化了两个群体之间的坚冰,他们嬉笑打闹,团结一致,并且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演唱会。但是,依然没有战胜政府的打压,“政府缩减罢工家庭的福利,想让矿工饿到没饭吃,回去工作。”巴士系统被停了,燃气也被停了,矿工们的生活日益艰难。另外,有人暗中作梗,在报纸上发布“谣言”,致使需要通过投票决定是否继续接受LGSM组织的帮助,并通过提前开会的卑鄙手段,赢得了不光彩的“胜利”,是的,她得逞了:拒绝帮助,工人复工。
LGSM组织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们没有放弃,又聚集到了一起,1985年6月,一年一度的伦敦同志骄傲大游行如期举行,组织成员失望地被告知不允许出现带有政治因素的口号,但是,一车又一车的威尔士矿工代表相继赶来,组成了庞大的方阵,走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表现出了在罢工期间LGSM组织和矿工们的团结心,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呢。
下面,我想进一步谈谈电影里面的一些人物角色和情节。
在1984年伦敦同性恋游行过程中,同志马克提出通过水桶募捐来支持矿工。之后,也是他提出成立LGSM组织。他聪明、有想法、有激情,在工作间遭到不友善者的破坏时,他却想到要利用报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来“做大事”,在有人提出质疑的时候,他说,在男同社区里,有一个很古老、很受尊敬的传统,也是这个传统让他们撑了这么多年:当有人叫你什么的时候,你可以欣然接受,然后让其名副其实。简单的一番话,不但说服了质疑者,也增加了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动力和信心。虽然最后他也有一段时间的失落,但是自我调整过后又回到了这个大家庭。在我看来,他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是这个组织的核心人物。
率性自由、热情奔放的演员乔纳斯,凭借超高的舞姿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赢得了矿工们的信任,但是看上去乐观开朗的他,却是英国第一位被确诊的HIV病毒携带者,在他放荡不羁的外表下,是勇敢而坚强的内心。而他的伴侣在受伤住院时,仍不忘提醒善恩要帮忙照顾好乔纳斯。你看,同性恋者之间的爱情与我们异性恋者之间的爱情有什么区别呢?同样真挚,同样深情。借着这个机会,乔纳斯的伴侣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与十六年未说过话的母亲再次见面,曾经信教的母亲不肯承认这个同性恋儿子,可是偏见最终还是战胜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乔家庭优越而传统,误打误撞加入了LGSM组织,他放弃了学业,欺骗了父母,全身心地为组织服务。事情暴露之后,父母将他软禁在家中,“乔,这样的生活很可怕,很寂寞的。这就是你想要的吗?不要家人?在上班的地方躲着大家?保守着这个秘密?”尽管母亲耐心劝说,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坚持自我。
善良友善的矿工代表达伊,帮同志与矿工们搭起友谊桥梁;社区工作者善恩提出邀请LGSM组织来参加聚会的建议,有头脑的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做了很多正义的事;干练而有魄力的福利院委员会会长,福利社区的老大希菲娜带头拉近LGSM组织成员与矿工的距离,并强硬地为他们发声,她会为了收到乔纳斯的圣诞贺卡而专门拨打电话表示感谢,她也会因为被“暗地算计”和LGSM组织成员们遭到言论侮辱而“亲自动手”;俱乐部部长克里夫温柔和蔼,亲切地对待来访的LGSM组织成员们,最后,他也勇敢地承认了自己同性恋的事实,并且在骄傲游行的时候从容地走入了同志的队伍行列;花白头发的老奶奶,好奇地询问女同性恋的生活,真心地祝福“你能找到一个长久的她。”
而影片中最大的反派当属莫利一家,一位母亲带领两个儿子想方设法地阻挠LGSM组织帮助矿工,虽然他们得逞了,但是“你以为自己很了解别人,结果他们对你来说完全像个陌生人。”“如果你觉得这是我弟弟想要的,那你就错了。”莫利“恪守”着她一直以来认为对的东西,其实她这种人设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他们认为与他们的思想背离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他们自命清高,不懂理解,不懂包容,不懂变通,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抬起他们高傲的头颅,俯视周围的芸芸众生,然后开始用自己的评判标准为他们打分,还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排挤他们否定的人,他们最擅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暗中使绊也会被他们认为是合理的手段,他们自认为的高明在我看来是一种极其幼稚而又极度自私的表现,连差异都接受不了,耿耿于怀,心胸是多狭隘啊。
虽然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但是主创们加入了很多艺术的元素,诙谐幽默而又感人至深。尤其是两股力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时,迸发出的火焰,让人不禁眼含热泪,拍手叫好。
最后,我想说,人的一生非常短暂,生命是你自己的,不同不必抱歉,行动创造可能。
LinDa的日常表情
作者:LinDa
责任编辑: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