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什么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31 10:52:02

小波妈妈生了二胎,是个女孩,8斤2两。这下儿女双全,她的心愿算是达成了。

不过她也表示很累,毕竟年纪比较大了,体力什么的都跟不上,加上深圳的生存压力挺大的,带孩子的时候,会明显不如之前带小波有耐心。孩子现在小,喂奶的频次多,有时候没有及时回应,孩子就会哭,搞得大人筋疲力尽。

很快,群里晓宇妈妈就回复说:孩子哭的时候不要马上去抱,让她先哭一会,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肺活量,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还说这是来自美国的科学育儿法,这叫“哭声免疫法” 。

所谓“哭声免疫法”

哭声免疫法的提出者其实是霍尔特,他的观点大意是:孩子无理由哭闹,可以让他哭一哭,自己释放一下情绪。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什么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

约翰.华生

可是曾经一度风靡国内外的“哭声免疫法”,是一个叫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提出的,并不是霍尔特所说的哭声免疫法。华生出生于1878年1月9日,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华生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为基础,用一个8个月的孩子艾伯特孩子做实验。

巴甫洛夫是俄罗斯和苏联生理学家,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他通过一系列在狗身上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无条件反应的概念。这个实验就是如果将食物放进狗嘴里,它会有唾液反应,这是一种大脑反应。而如果改为每次摇铃,铃声响起后,就给狗喂食,这样反复强化,最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响起,就会有唾液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什么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

实验婴儿小艾伯特

而华生的实验是在一个8个月的孩子身上,他先是在小艾伯特的身边放了许多毛绒绒的小动物,让他和小动物建立起情感联系。然后当有小动物接近小艾伯特的时候,他就在后面敲击铁锤,发出巨大的声响,吓得小艾伯特哇哇大哭。如此反复,直到最后,当华生戴上圣诞老人面具接近小艾伯特时,白色胡须也让他害怕无比。

华生由此宣布:人的恐惧,是可以被控制的,并在此基础上,他出版了系列儿童教育书籍,并宣称“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特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

他的实验,跟“哭了抱还是不抱”有关系吗?没有啊。

他的实验只是为了证明人的情绪可以控制,他甚至认为自己能控制全世界。他这套理论的核心是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结果,这些孩童被父母以所谓的“哭声免疫法”教养,任何一种情绪都被剥夺控制,留下了严重的童年创伤。成年后轻则出现匮乏安全感、睡眠障碍,重则出现了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症状。

明星育儿达人马伊俐曾经也发文反思,自己在所谓的育儿观念的掩护下如何粗暴对待了自己的大宝,表示所谓的从小训练独立、延迟满足、挫折教育,都是胡扯。后来妹妹并没有专门训练,满一岁也能睡整晚觉,也不用晚上喝奶。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什么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3)

马伊俐的控诉

哭是儿童本能且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所谓本能,就是指人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比如如蜜蜂酿蜜、婴儿吸奶等。哭就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情绪,是跟父母交流的方式,也是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殊语言。

《儿童微行为心理学》一书中说:哭是儿童的直观语言,贯穿了孩子的整个童年。

婴儿期:

1、 健康的表达——我哭是因为健康

很多时候,孩子哭只是证明自己是健康的。这种哭声抑扬顿挫,声音洪亮节奏感强,几乎没眼泪流出。这种哭有提升肺活量的作用,一天大概有4-5次。

这时候父母只要轻轻的摸摸孩子,或者把他的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几下,宝宝就会停止哭。

2、 意愿的表达——我哭是因为要抱

有时候,宝宝在哭的时候,表情有些迫不及待,脑袋也会左右摆动,哭声不急,但是有颤音。

这时候,只要父母抱起孩子,孩子就立即停止哭。这说明孩子想要通过与父母的亲近,提高安全感。

孩子出生后,需要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当孩子感受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父母都会及时出现,给予自己关爱时,安全感依恋就会建立。反之,孩子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安全感,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比如无法信任别人,幸福指数低等。

3、 困倦的表达——我哭是因为要睡觉

婴儿因为不会用语言表达自我想法,所以对于困意的表达就显得很复杂了。所以父母要留心观察,如果孩子哭的时候,还有打呵欠,揉眼睛等小动作,孩子就是想要睡觉了。

这时候父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安静,轻轻拍打抚摸孩子,帮助孩子入睡。

婴儿的哭,还有可能是饿了、尿了、冷了热了、孩子想要玩等等……不同的需求,父母应该给予的回应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表现,给予不同的照顾。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什么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4)

哭泣的宝宝

幼儿期:

孩子慢慢长大,进入幼儿期,这时候的孩子会变得敏感、脆弱,一些小事情也会哭哭啼啼;要上幼儿园了,妈妈送到幼儿园门口突然变卦不愿意去,抱着妈妈的腿哭个不停;玩乐高的时候,怎么也拼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直接推倒又是一顿哭……

幼儿期的哭,通常有但不局限于这些,总的来说,有下面几种类型:

1、 敏感型

幼儿园来了一位新老师,表现得不适应,哭;对负面评价更加敏感,受到批评也哭;父母说话太大声了,也哭……

这些现象和行为,都说明孩子的情感敏感期来了,所以很容易哭泣。这样的孩子通常比较内向,不爱用语言表达。

首先,要尽可能地理解孩子的感情,当孩子哭完情绪平复后,可以用共情的方法,对孩子说:“你哭得这么伤心,妈妈也很难过”,或者告诉孩子“你心里委屈,可以说出来,我陪你。”

其次,孩子变得敏感脆弱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也受周围环境影响。所以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如果不良情绪已经表现出来,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告诉他爸爸妈妈只是有些意见不合,但是爸爸妈妈都很爱他……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什么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5)

分离焦虑的宝宝

2、 分离型

分离型的哭泣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分离焦虑,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分开时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但是,孩子出现分离焦虑一般是比较短暂、可以改变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做好分离缓冲。

当妈妈离开孩子外出,比如去上班时,告诉孩子只是暂时离开,什么时候会回来,家人也要做合理的安抚。这样,孩子知道妈妈只是出去上班,下班还会回来,情感波动得到缓冲,就不会动不动哭了。

其次,提前教孩子,以适合集体生活。

两三岁的孩子,可以教他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教他自己上厕所等生活技能;这样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不敢说、不会做,只能憋着,只能哭了。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想要什么就用语言说出来;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开心还是不开心都说出来,这样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就不用去猜测孩子的想法,可以尽快回应他。当孩子的需求得到及时的回应,他也没必要哭了。

最后,陪孩子提前体验。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可以提前陪孩子去幼儿园观察体验,让他提前熟悉环境,并且产生期待。

婷婷上幼儿园前,我陪她一起看《我要上幼儿园》系列绘本,并带她去幼儿园看小朋友做早操、玩游戏,所以她对幼儿园特别期待,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分离的焦虑,反而有些迫不及待。后来终于要上幼儿园了,她开心得不得了。

3、 胆小型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什么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6)

胆小型哭泣

日常生活中,动不动就被小动物或声响吓得哭的小孩子大有人在,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婷婷小的时候很怕打雷,听到雷声就会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现在已经不哭了。

此外,父母也要减少责备和恐吓,不要动不动就吓唬孩子“不听话就把你扔掉”,“再犯错,就叫警察来抓走你”。虽然我们说的时候是无心的,对孩子来说,却破坏了他的整个世界,可能导致他越来越胆小。

孩子还有可能因为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哭闹,家长要认真观察,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对待方式。

泰戈尔说: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那么,先从关爱孩子的哭声开始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让我看到。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育儿问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