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所在地,有一部分,东晋时就属于永嘉郡,从人文地理上来说,整个瓯江流域应该是一个整体,最好不要用后来的行政划分将其割裂了,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龙泉瓷可以看作是瓯瓷在宋代的发展,不光是瓯瓷产业从楠溪江转向瓯江流域,一条条龙窑沿着瓯江往山上走,走到瓯江上游,更因为瓷的品质与格调,同“缥瓷”那样惟妙惟肖,由于汝窑南迁,两个美丽的倩影再度重合。
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一书中说的,“具体地说,一进入这个时期,生产青瓷的中心就转到浙江省的龙泉,这种瓷器的青色,其清澈犹如秋高气爽的天空,也如宁静的深海,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龙泉窑青瓷”。从南朝的“缥瓷”到唐朝的“越青”,再到汝窑的“天青”,三上先生以其深邃的眼光,一眼就看出了中国青瓷发展一脉相承的主格调——龙泉瓷的“天青海绿”正是从“缥瓷”的淡青泛绿发展而来,瓯在山海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样的格调。
南宋时期,朝廷全力经营海洋,使得“陶瓷之路”的分布范围比“丝绸之路”不知要大多少倍,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提到“渡江之初,东南岁入不满千万”,而那时浙、闽、广三市舶司收入已达两百万贯,占了五分之一。南渡之初,高宗捉襟见肘,可不久,经济就恢复了,国土虽然丢了一多半,但财政收入却接近北宋最好的时候,到了孝宗朝,就已经全面超越北宋了。
很显然,这是海外贸易带来的成就,国土上的损失,通过贸易顺差得到弥补了。
看一下《清明上河图》,就知那汴州繁华,是漕运带来的。可细一想,那运河的源头不就在杭州?“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运河的一项主要职能,为汴州提供取之不尽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