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海,镰仓还有的是寺庙、神社,以及从武士时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市内有一半以上的房屋为历史保护建筑。每年9月,当地人会以鹤冈八幡宫为中心举行年度祭典,即为“镰仓祭”。祭典首日的重头戏是上演改编自13世纪同名小说的舞台剧《平家物语》,之后还将展示歌舞、骑射、饮酒等一系列难得一见的传统艺能。
这份对于文化传统的珍视也显现在怀石料理——最能代表日本饮食文化精髓的仪式之一。虽说大多游客一般会将东京、京都或奈良作为体验怀石料理的首选地,但镰仓作为历史古都,怀石料理的发源地之一,其出品同样堪称地道,价格也相对平易一些。
相传“怀石”的说法最早出自禅宗。据日本《大辞林》解释,“怀石”是指僧侣参禅悟道时,在腹部抱一块温热的石头以缓解饥肠辘辘。和老子《道德经》中一句“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同源,含有以心志抵御饥饿、只需少许食物即可温饱之意。
日本自镰仓时代起,宫廷至上流阶层便开始日益追求奢华隆重的用膳方式,以示身份和社交地位,这种耗费极多人力工本,然而却中看不中吃的吃饭方式,被御用茶道大师千利休强烈反对,提出无论哪种级别的贵宾拜访,他都只以“一汁三菜”招待。“汁”即是味增汤,“三菜”则不固定,多为鱼生、烤菜和煮菜,口味偏好清淡,如此既不会扰乱品茶时的味觉,亦与千利休的极简之道及所追求的禅宗精神相一致。而这也得以让原本养在深宫的贵族料理仪式变得亲和起来,遂流传于庶民之间,逐步形成了“不以香气诱人,更以神思为境”的怀石料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