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动静结合,细致描绘,并采用了特写镜头
潭中鱼可许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写“游鱼”这段手法可谓高超,历来被人称赞,成为借鉴的典范。总写鱼的数量和状态。“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鱼的状态,又侧面衬托出水的清澈特点。
紧接着由远而近,对“日光、鱼影”采用了特写镜头,日光直射而下水面波光粼粼,阳光与潭水交织在一起,潭底的全石上倒映着鱼影。此情此景,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再次衬托水清,又写出鱼的活动,又照应前一句“皆若空游无所依”。乃是传神之笔,虽未写水清,却处处彰显水清。
作者还深谙动静结合之理,“佁然”写出游鱼的静态,“远逝”、“翕忽”写出游鱼的动态。游鱼有时静止不动,有时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似与游人玩乐一样,将游鱼的的憨态可掬及精灵可爱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动静结合,勾画出一幅美妙的“游鱼戏水图”。这一段将潭水和游鱼写得格外精彩,看似随手拈来,却处处用心;看似处处用心,却浑然天成。
- C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具有画面美
作者擅长用比喻,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让事物形象而又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描绘小潭溪流时,将溪身形状喻成“斗折”,将溪流喻为“蛇行”,又将溪岸的形状喻为“犬牙”,形象而又生动。溪身是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流像蛇一样蜿蜒流动,又分别写出其静态和动态,精炼传神,意蕴绵延。
作者不光善于刻画小潭的形状,还能抓住事物明暗,构成画面。如“明灭可见”,正因为溪身曲折,亮的地方看得见,暗的地方就看不见,才会时隐时现。用字精准,画面感极强,读来犹在眼前。
这篇散文不但富有画面美,还富于音乐美本文句式是以四句为主,又兼用三五七句。较多的四字句不但显得简练而又整齐,而且又给人以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兼用的三五七句让声音有错落有致的变化美。本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骈散结合,富于音乐美,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除了语言精练而刻画入微,还能创造境界,富有诗意本文写潭石的奇特、潭树的蓊郁、潭水的清澈、潭鱼的活泼,又水到渠成地写出小潭的氛围。
如在写潭树的蓊郁,作者采用“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简单的8个字,却将树的茂盛、缠绕、摇摆、牵连的各种状态都叙述开来。“参差”写出了它的长短,“披拂”描绘出它的婀娜,让树富有人情味,一股生机勃勃的活力跃然纸上,由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生的喜悦,前面潭水叮咚,心早已神池荡漾。
而“伐竹取道”看到潭树,竟如坠入仙境一般,水的格外的清凉,树又如此的曼妙多情,为下文“游鱼似与游者相乐”而蓄势,创造境界,情景交融,具有诗情画意之美。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除了写山水,还借山水写自己的情怀在境界中,景色的美好与作者的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游览的过程中,作者的感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先因泉水的叮咚而满心喜悦地去探寻,当他看见清冽的潭水是初探的成功,奇特的潭石和蓊郁的潭树相映成趣时,他惊讶于地处荒凉的永州竟有如此浑然天成的美景,他再次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征服。
当他看到潭鱼的自由自在地潭中遨游时,似乎深受潭鱼活泼的感染,此时的开心又再次升级。美景让作者忘记一切,忘记自身的遭遇,物我合一。
可他当作者向小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时,他的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一刻还心生喜悦,后一刻却忧伤凄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我们透过“景”就不难窥视作者的“情”。此时小石潭竹子树木围绕,寂寥无人,环境如此清幽冷寂,让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自身的遭遇,不幸在此处更显得凄凉,情感又“乐”转“悲”。含蓄地表达自身无法排遣的忧愁苦闷的境界。
作者不但在写山水,还借着山水写自身不幸的遭遇。作者当时参与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改革以失败告终,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远离政治中心,先贬到邵州为刺史,后又放逐于荒凉偏僻的永州,一逐就是10年。
作者困于僻壤,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寄情于山水,为了摆脱这种郁郁寡欢的状态。
可欢乐只能暂时,因为环境的凄清难免触景伤情,自己不正如这小石潭一样,小石潭是天然美景却远离京城,自己有才能却只能贬于荒凉之地。
作者不仅仅对山水进行描绘,还融入自己的情感,短暂的乐,乐后的哀伤,都是作者那排遣不了的落寞忧愁。《小石潭记》不但描绘山水色自然之美,还让我们感受到天人合一情思相融的散文意境,可看出作者杰出的艺术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