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亭记全文及翻译,竹鹤轩记全文译文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16 16:19:54

息机亭、凉云亭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官居礼部尚书的萧云举,不满朝廷的腐败,不愿为官,便以回乡祭祖省亲为由,辞官离开京城返回南宁。萧云举回乡后,常到青秀山上游玩,意想抛弃所有烦恼事。萧云举在青秀山上建龙象塔,又建息机亭、凉云亭、云圃山房、萧台等,并重修青山寺。他把描绘青秀山景物的诗文编成《青罗集》。

息机亭、凉云亭、云圃山房等建筑的名字正表达了萧云举晚年归乡之后放下官场烦恼,淡泊铭心的心境。

孤鹤亭记全文及翻译,竹鹤轩记全文译文(17)

王阳明纪念亭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56岁的王守仁(王阳明)被朝廷征召,以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及湖广军务的身份,赴南宁镇压已经持续三年之久的田州、思恩叛乱。专为平叛而来的王阳明,却开启了广西书院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他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阳明是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六月,在南宁城内北边的县学旧址上,王阳明创办了敷文书院,“以宣扬至仁,诞敷文德”。敷文书院是南宁的第一所书院。

敷文书院历经多次维修重建,至民国初年犹存,名为文成公祠、文成公讲学处。1926年改建省立第一中学校女子部,1927年改为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30年改为省立第三女子中学校,校内建有王阳明先生纪念亭,亭中石碑上有石刻王阳明画像(现王阳明画像石碑移存于南宁市人民公园望仙坡顶的镇宁炮台内)。

孤鹤亭记全文及翻译,竹鹤轩记全文译文(18)

后来随着城建发展,书院和纪念亭均已拆除,原址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储备局宿舍。北宁街储备局宿舍门口只剩一个“王文成公讲学处”石碑镶嵌在一片旧墙中。尽管大师建立的敷文书院旧迹难寻,只剩石碑,但大师宣扬仁义和文德,补救官学的流弊,“匡翼夫学校之不逮”,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五集纪录片《王阳明》,带我们了解心学圣人的事迹)。

现在已经有规划要在南宁市中心朝阳广场重建敷文书院了,也希望也能重建有王阳明纪念亭。

孤鹤亭记全文及翻译,竹鹤轩记全文译文(19)

四脚亭

旧时在现在南宁市区的平等街西关路十字路口,建有一座四条砖柱加顶盖,能遮日避雨的敞开式简单的亭子,供往来脚夫、商客歇脚,百姓习惯称其为“四脚亭”。 亭傍的濠塘(即旧时南宁西北城墙下的护城河)水草丰盛,来往农商可在歇脚时顺带放牧骡马。

民国六年(1917年),县成立开城筑路事务所,在南宁旧城北面城墙新开一城门取名西成门(新西门,现在新华街和兴宁路路口处,1949年12月4日解放军由此城门进入解放南宁),并开辟西关路(西关路即新西门城关外的道路)接四脚亭。

开辟新西门后,四脚亭的十字路口成为入城的交通要道,也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武鸣、宾阳、都安、隆安等地客商驮马运货来南宁汇集于此。“四脚亭”内外摆满了各地的土特产出售,如扬美古镇的手工机织布匹、豆豉、沙糕,龙州的桄榔粉、砧板菜刀,天等的桂圆、苦丁茶、指天椒,荔浦的芋头以及梧州的腊味等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几乎应有尽有。附近菜农也趁势在每天天亮前,挑菜来这里同菜贩交易。新西门外的四脚亭成了远近闻名的“天光市”。

虽然四脚亭早已不在,但是旧时四脚亭周围,现在和平商场、高峰路一带也传承了昔日的繁华,成为了商贸繁荣之地,城市中心的黄金商圈。

孤鹤亭记全文及翻译,竹鹤轩记全文译文(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