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王朔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不久后,父亲接到命令被调往北京工作。于是父亲带着他和母亲来到总监训练部大院。这里是北京的一个重要象征,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军人子弟。
父亲在大院里上班,母亲也在复兴医院找了一份工作。平常他们工作都比较忙,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王朔,看书便成了王朔唯一的精神寄托。
除此之外,王朔还在大院里交到了朋友叶京和郑晓龙,每天跟在他们后面跑。起初,王朔胆子小,打架全仗着叶京。因为从小在军人身边长大,王朔骨子里就有一种优越感,久而久之便成了院里的“小霸王”。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朔的这种“优越感”在为人处事方面也逐渐形成一种狂妄之气,他开始变得天不怕地不怕,就连父母也拿他没办法。
为了磨炼王朔的心性,中学毕业后,父亲就将他送进解放军海军部队。
起初,王朔以为在这里可以实现自己的英雄梦。没想到上面给他分配的职位竟然是一名普通的卫生员,这让王朔心中的热情之火瞬间被浇灭。
在这百无聊赖的日子里,王朔喜欢上写作。也就是在这时,他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等待》,并被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
这对王朔来说绝对是个意外惊喜,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写的文章可以被发表。
尽管如此,王朔也没有把精力放在写作上,因为此时的他啥都想干。
离开部队后,王朔进入一家医药公司做销售。
天生一股傲气的他,怎么可能会低声下气去向客户推销产品?可想而知,他每月的业绩都是倒数。不等老板开除,王朔自愿请辞。
当时刚好赶上新时期,国家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王朔想借着这个机会,下海经商大赚一笔。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王朔前后开过公司,做过生意,经营过小餐馆,都是血本无归。看到干瘪干瘪的钱包,他又想起了写作,于是决定重拾笔墨。
王朔原本只想赚点小钱,没想到他这一写,竟养活了大半个中国电影。
当时的社会要求文学作品的风格必须严肃正统。一个人的性格很容易通过所写文字的内容体现出来,骨子里桀骜不驯的王朔要想写出严肃的文章,简直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