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说的氛围烘托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用笔不多,就是用白描的描写手法对小说主人公刚刚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时候,眼中所见的凄清、阴晦的环境进行了直观地描写,最后用“没有一些活气”来做总结,准确地渲染出了故乡沉寂、荒芜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悲凉感情基调。为下文的人物描写和情节推动做了铺垫。
(三)小说的人物形象
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自然环境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作者用简单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季。再这样炎热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想着窝在家里乘凉避暑,而祥子呢?他“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作者用这样的极端环境描写和祥子再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依然想要出去拉车挣钱的行为作对比,突出强调了祥子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祥子所代表的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四)小说的情节推进
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有“智取生辰纲”这样一则故事,其中在写到杨志所带领的押送生辰纲的队伍途径黄泥岗的时候,运用了一段自然环境描写“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这一小句的环境描写看似可有可无,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炎热的天气,众将士才会口干舌燥,进而买白胜的酒来喝,晁盖、吴用等人才有机会在酒里下蒙汗药,最后智取生辰纲。所以从这一角度看来,这一小节的环境描写便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五)小说的主题深化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段社会环境描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鲁迅写到的爆竹声所形成的浓云其实深层引申意义所指的是封建礼教对人们的偏见和束缚,它“拥抱了全市镇”其实就是在说封建礼教下的社会形态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笼罩在每个中国人头上,使得大家没有自由,揭示出了祥林嫂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整个民族的悲剧这一深刻主题。这里的环境描写便是在深化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