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抗战神剧里,都见过什么惊爆眼球的伙食呢?
一、 烙饼卷大葱蘸甜面酱
首先,烙饼是个人叫法,很多地方也管此饼叫春饼和面饼等等。
叫法不重要,用料都是一样的,白面和成稀面,以摊煎饼的方式至于高温锅灶上,大约一分钟就可以烙熟。
在那个一袋小米就可以换条人命的时代,白面的珍贵性,可想而知。
大葱并不算是个稀奇的食物,在北方随处可见,耐保存,耐旱,储存得当,存留两个月并不难。
但是甜面酱这种酱料,在抗战时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简简单单的酱料里,包含了面粉、糖、盐、油等极其珍贵的物资。
其中任何一项拿出来,在当时都可以救人性命或者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再多坚持一段时日。
眼下,这么稀缺的物资,放在23年的今天,摆在货架子上也得七八块钱一袋,却可以随随便便出现在几十年前的战场上,当做一顿普通的午餐被嫌弃得吞入肚中。
导演是忘记当年长征啃树皮吃树根的艰苦岁月了吗?
二、 油酥火烧
这种从南到北绵延几千里都见过的常见食物,其做法,相信很多人也通晓七七八八。
白面、油、酵母、葱花佐料或者糖,放到烤炉里,很快,一道香喷喷的美食,便可以端上桌。
但是这么用料珍贵的食物,出现在了抗日神剧里。
如果非要将这个油酥火烧安排进剧中,完全可以设计这么一幕:
“弟兄们,今儿咱们将小鬼子都打跑了,缴获了好多物资,你们猜里头有什么?哈哈,居然有油酥火烧,全是白花花的面啊,里头油酥搁得十足,老远就闻到香味。弟兄们好好解解馋吧,来来,一人分半个。”
我相信,电视前的观众们肯定能接受这样的剧情。
但是,这个香味四溢的油酥火烧,出现在一群妆容精致、满脸嫌弃食物寒酸的女兵手里。
在朝不保夕、几乎寻不到任何粮食的战场上,这群即将上战场的女兵们皱眉看着手里的油酥火烧,艰难吞咽,并应景地来了句:
“快吃吧……这以后,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家常便饭……
如果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里,能顿顿吃上白面油酥火烧,我相信,娃娃们个个长得结结实实,绝对不会出现饿肚子的情况。
一边吃油酥火烧一边扛枪,这仗,打得都格外有精神。
更不消说,这火烧上还粘着白芝麻。
芝麻,更是极其稀罕的食物。
普通百姓家一年到头,别说吃,连见都见不到这种物资。
三、 西瓜
在我写这篇文时,我们这里的西瓜,是三块钱一斤。
但在战场上,一群潜伏在干枯玉米地里的男兵们,满脸大汗,转头抱怨白面饼太硬天太热,想吃个西瓜解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