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子主义的人有哪些表现?
你会找和你父母相似的另一半吗?
相亲时做什么能缓解尴尬?
……
相信每个人看到以上问题,都会忍不住开麦,是的,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太接近了,以至于每个人看到都能出来聊两句。
但这不是深夜话题调查,而是一档观察类综艺--《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所延伸出的话题探讨。
自去年始,观察类综艺持续走红,从合租青年的二三事,到家庭生活里的你我它,在偶像题材外,便要数观察类综艺独占鳌头。
今年也是如此,《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上线以来,便持续翻上热搜,引出不少热点话题,无论是节目中有关亲密关系的探讨,还是嘉宾间细碎的家务分配,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着年轻观众的表达欲,而随着节目内容的层层深入,观察者们也开始跳出小世界,学会触摸、接近、并理解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
而这种递进的节奏背后,是观察类综艺并不常见的视角,《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把社会中最基础的单元——家庭,放在镜头下。也将家庭中将最单纯也是最复杂的部分——家务,层层剥开。它所投射与讨论的,是年轻人面对生活以及这个世界的方式。
01
生活是综艺的暗线
第七期一播完,参与百日家务挑战的素人嘉宾便引爆了话题。
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妻,丈夫坐在豆袋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而妻子,在拖地、晾衣服、收拾猫砂后,还做了三菜一汤。
围观群众不出所料地暴躁了,傅首尔头发一甩,说出了所有人的内心弹幕:「我好气哦」。
这种非典型式场面的出现,在《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中并不常见,毕竟嘉宾们都是抱着要做家务的态度而来,但事实上,生活远比设定好的程式要drama,而做家务确实是一件细碎又消耗耐心的事,而就素人男嘉宾来看,在这一小截婚姻旅程里,懒惰战胜了理智。
做到第二季,《做家务的男人》在呈现明星嘉宾的家务观外,还引入了素人嘉宾,从新婚夫妻、育儿家庭,到相处超过十年的老夫老妻,这档观察综艺关于家务的讨论不断外延,直至贯穿人生的不同阶段。
而对年轻的观众们来说,当生活日常被放在观察视角之下,每个人的所见所得与观剧体会,也变得意味深长了起来:角色置换,你是这场社会观察里的谁?
更值得探讨的部分出现了,《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抛出了一个基础命题,作为观众的我们,开始从一闪而过的镜头里寻找「世另我」,甚至能将身边的人和事对号入座,最终,可以脱离出来,更客观地评判生活。
而这,正是这档观察类综艺的隐藏意义,通过镜头,参与者与观众可以重建对亲密关系的理解,进而重新审视生活底色。
日本文学评论家内田树曾说,这个世界有两种人,面对很讨厌,很棘手,谁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的时候,一种人会想,反正总有人来做,所以不用我来做。另一种人则觉得,如果没有人来做,那就由我来做吧。
这很适合用来形容普通家庭乃至合租集体的劳动分配,但身处情境之中时,没人会思考自己是那个「不用我来做的人」,还是那个「由我来做的人」。
《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通过把镜头对准做家务的人,来实现视角切换,角色对置。这在形成更大讨论度的同时,也令年轻观众们明白,生活才是综艺的暗线。
02
整理的不仅是家务
行至第二季,《做家务的男人》所讨论的已经不仅仅是男人做家务了。
随着节目内容的横向拓宽,其所激起的关系讨论也越加深入,有人在这里找到共鸣,有人在这里遭遇会心一击,其核心指向其实揭示了一个简单道理——做家务,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是一场涉及亲密关系的关键对话。
在普遍认知中,做家务天然是一种消耗,但事实上,做家务也是对生活,对家庭关系的整理。
在已经播出的节目中,重点聚焦了三组社会关系,对应的分别是以范丞丞和郭麒麟为代表的合租室友,以王祖蓝为代表的育儿夫妻和以张继科为代表的三口之家,而他们所面临的关系状态也不尽相同,从处于破冰期的陌生关系,到已经定型的夫妻模式,再到重新回归家庭环境的半熟状态,每一组嘉宾所面临的都是不同的选择,和不同气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