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叫庄严是哪个电视剧,庄严是哪个电视剧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0-27 08:35:30

“垃圾山”是片方找来的真垃圾

中途卫国平带着小徒弟汤志远出去查抛尸线索,一路找到一处下水道。

汤志远先下水。镜头从布满泥浆的盖板缝隙间,俯拍他的头顶缓缓移动,随后一只手抠出盖板缝隙,不断拉扯。卫国平立即搬开盖板,汤志远冒头便喷出呕吐物。

骂骂咧咧的卫国平下水。镜头怼脸拍摄,黄浆搅动的水面,刚好卡住卫国平一个头。待他摸出水下异样,几次深呼吸后,面朝下埋入水中——每一帧运镜,都让镜头外的观众感受到压抑与窒息。

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影视剧的真实感便上升了一个层次。

导演鲍成志跟我的同事说,剧组真的购买了六七十车真垃圾堆运到现场,拍摄时还赶上雨夹雪。

难怪隔着画面都觉得味儿冲。据说剧组考虑过使用特效,但“实景拍出来的真实感是虚拟拍摄无法相比的”。

所谓“质感”,往往就是真实。

格局与野心

我对《他是谁》最大的期待,是这部刑侦剧背后影影绰绰的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

常年失眠的卫国平,会在深夜的录像厅里看片子,画面上,闪过国外科研人员走进实验室的身影。

当取得嫌疑人的现场痕迹样本后,他立即送到省级技术部门,焦灼地等待最新技术的检测结果。

1892年,阿根廷警方利用指纹作为破案证据,在百余年里,指纹一直是定案的铁证。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将DNA技术投入刑事案件侦破。至80年代末,国内也开始使用这项技术,但真正快速发展要到2000年之后。

而近年来,无论是韩国电影《*人回忆》原型被找到,还是这部剧的原型案件之一“白银案”嫌疑人落网,都与这项技术相关。

《他是谁》的故事,就发生在刑侦技术迭代变革时期。

一个人叫庄严是哪个电视剧,庄严是哪个电视剧(5)

传呼机是剧中主要联络工具

技术的进步,亦是方法的变革。

满嘴理论的吴克,是剧中前期很不讨人喜欢的角色。

他几乎处处跟卫国平针锋相对。一上场就是“笑里藏刀”:“果然是办案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然后话锋一转,全盘否定其思路,“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条件……很难迅速地比对出我们需要的受害者信息。”

他提出的办法,是改传统的由内向外为由外向内,在城市设卡盘查。

这样的办法在当时需要动用大量人力。事实上南京碎尸案的确采取过这样的“人海战术”,甚至有报道写“当时南京几乎所有的警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起案件”。

后续案情分析会上,他再次直接否定了卫国平将碎尸案与8年前的割喉案并案的想法。

卫国平激昂地陈述理由,“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破案手段在逐年提升,犯罪手段为什么不能升级换代呢?”

主角光环之下,观众会天然地倒向卫国平。然而他分析犯罪升级看似有理,冷静一想,全是他脑补的。

用吴克的话说,“个人色彩太重”。

曾有刑侦专家跟我说过,当代没有福尔摩斯这样的名侦探,因为技术进步让破案变成一个科学推理过程,而不是个人智慧的展示。

后续剧情果然是卫国平为个人的“轴”付出代价,也打了观众的脸。

一个人叫庄严是哪个电视剧,庄严是哪个电视剧(6)

顾开岩强调自己的“主审”身份

与吴克类似,另一个与卫国平公开唱反调的是预审科的师妹顾开岩。

当卫国平将嫌疑人薛家键抓捕之后,他喜悦又庄严地换上了制服,“人是我抓的,我审他天经地义”,又提醒师妹审问时“你听我的”。

顾开岩却强调“我是主审”,还要求他改变审讯方法,因为“现在所有证据严格意义上都不能成为证据”,甚至一度将其轰出了审讯室。

就当观众再次站在卫国平的角度,腹诽顾开岩“拿鸡毛当令箭”时,再度被打脸——

顾开岩发现汤志远取证时对证人诱供,且薛家键所犯之罪与卫国平心心念念并试图让其供认的割喉案看起来并无关系。

一个人叫庄严是哪个电视剧,庄严是哪个电视剧(7)

警察办案也可能存在“恶意”

业务学习会上,吴克提出问题:何为“恶意”?

一圈警察发言之后,吴克点明这些回答“都是针对犯罪分子的”,事实上警察“在办案过程中也可能有恶意”。

“当你在内心认定一个人是犯罪分子的时候,接下来每一个小的线索,只要符合你的逻辑,加固你的逻辑,你就有可能去把它放大、再放大,变成证据。而跟你的逻辑相悖的,再大再明显,你都有可能忽视它、排斥它甚至直接推翻。”

背景音乐在这里点了个重音。卫国平回想起办案过程,用手遮了半张脸,涕泪横流。

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方法变革背后是理念革命。

正如剧中借吴克之口所表达的:“我们破案,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还是错,而是为了追求真相。”

“没有真相,就没有正义。”

在我印象里,这是国内为数不多认真深入探讨“何谓正义”的影视剧。

一个人叫庄严是哪个电视剧,庄严是哪个电视剧(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