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著名导演、编剧、演员楚原先生于2.21中午因病逝世,享年87岁
仅这一个名字背后:
代表的不只是一位导演,一位前辈,几部封尘的老式电影。
那还有什么?
姜还是老的辣。
其实老人家说的话里,就藏着一幅惊心动魄的“寻宝图”。
01
香港电影给我发了张“老人牌”
提起楚原,尤其年轻影迷,要么感到陌生,要么印象“片面”。
Sir理解。
所以老先生当年上台拿奖,开场便自谦“受之有愧”,再自嘲终身成就奖就是张“老人牌”。
老一辈眼里,他是香港武侠片祖师爷(等下Sir会讲到)。
但在Sir这样的80后,甚至90、00后眼中。
他一度是那个“哦~原来是他”的龙套王。
《警察故事》的大毒枭朱滔,《西游记》《天地争霸美猴王》的如来佛祖,《陀枪师姐》程Sir的父亲,《男亲女爱》的杂志社老板……
实际上这“龙套”,来头很大。
楚原,原名张宝坚。
其父为著名粤语片演员张活游,楚原这个艺名,是他自己从字典中拣了两个字凑成的。
进入影视圈前,普通大学生,在中山大学进修化学,没毕业便离校入行。在父亲影响下尝试编剧,24岁便开始做导演。
如果要问什么对于一个满怀抱负的电影人而言最残忍。
——1960年代末期,香港粤语片低谷。
那个时候,他做了两个正确的选择。
第一,进入邵氏。
第二,他选择将一部舞台剧改编成粤语电影,其名为《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二家房客》成功的不是我,是原来的舞台剧剧本,我不过是当时灵感到把它和香港当年的情况结合而已。在我成长的时候最流行的是新写实主义,所以《七十二家房客》里面的“有水有水,无水无水,要水放水,无水散水”这些,全都是真事。
《楚原 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三》
“平平无奇”的街坊电影,一炮而红。
不仅击败李小龙成为当年票房冠军,更是以一人之力让粤语电影“起死回生”。
某种意义上,他赋予香港电影第二次生命。
电影不仅将香港的街坊文化打入创作内部,其中太子炳、八姑、阿香、上海婆上海佬、金医生等角色更是影响了许多后续港片的人物设计,乃至直接“致敬”。
我们最熟悉的,是周星驰《功夫》中的猪笼城寨和包租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