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在尽管没有郑成功的水师支援,张煌言仍然率部收复了太平、宁国等五镇。势头正盛之时,郑成功兵败南京的消息突然传来,同时他们还放弃了镇江,准备退回海上。
张煌言为摆脱困境,孤军深入江西,然而遇到了清军的水师埋伏。一时之间张煌言腹背受敌,不幸的是他还染上了疟疾。幸好有百姓好心收留,最后又带着一众军队辗转近千里,从江西又跑回了浙江沿海。
其实回到浙江以后的张煌言已经再无翻身可能,他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希望郑成功出兵闽南,没有得到回应;希望李自成旧部"十三家军"侵扰湖广也没得到回应。
他本人势单力薄,手下义军人数经历过数场大战,已经寥寥无几。张煌言还颁布了"迁海令",致使义军粮草断绝,只得自己耕种。
康熙元年郑成功去世,随后鲁王又去世,而永历帝也被吴三桂从缅甸拿回昆明*害。偌大神州,竟只剩下了张煌言还在坚持着抗争。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天下归于清朝那是早晚之事。
张煌言和义军被迫只得从宁海县,转到汪洋大海之上作战。他知道复明再无可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战败后他在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了众军士,在海岛上隐居不出。
然而清军在叛徒的带领下,还是找到了隐于海岛的张煌言,他留下《绝命诗》:"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而后慷慨就义。至死也没有给清人下过跪,张煌言可以被称之为"明朝最后的忠臣"。
死后张煌言埋葬在杭州,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就连后来的乾隆皇帝都对他钦慕不已,还把他的牌位请进了"祀忠义祠"。
当年张煌言兵败退至岛上之时,是如何度过的?他又怎么防止有人侵入?原来张煌言早年间就驯养了两只猴子,它们很有灵性,也很服从张煌言的管制。
到了岛上以后,就让两个猴子在树枝上警戒放哨。一旦发现海面上有船只靠近,它们就会不停地跳跃尖叫。这两只猴子一个负责白天,另一个负责夜晚,轮流值班。
同时张煌言入岛之际,所带的粮食不多。他用茅草打造了一间颇为简陋的房屋,又用树枝做了一口棺材,并把粮食放在棺材里。如果一旦发现粮食吃尽,他就准备以死殉节,可惜的是粮食还没有吃完,清军就上了岛,44岁的张煌言终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