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忠臣不事二主,誓死不做贰臣
早在秦末就有一位名叫田横的人也是在兵败后率兵逃往岛上,那座岛就是今天的即墨田横岛。
张煌言与田横一样,都是义不受辱之辈。他们永远也学不会屈服,永远也不会为了苟安而摧眉折腰事权贵。那么,张煌言为何在鲁王、永历皇帝、郑成功等一众反清势力都去世后,还在坚持?
首先,张煌言从小接受的忠君爱国教育不允许他投降。同时,又与其个人性格有关。从小张煌言就是一个非常执拗之人,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做好。
张煌言就认为满洲是侵略者而明朝是正统,所以他无法容忍夷狄占据他的祖国。
其次,就算当时投降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要知道那都是康熙年间了,这么多年的顽抗清朝怎么可能不记仇。像郑芝龙那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当初想着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可没过多久就身首异处了。
所以就算张煌言投降了,也不会有好下场。倒不如为了心中的民族大义,舍生取节。张煌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作舍生取义,万物皆有灵性,那两只猴子可能皆为张煌言之民族大义所感动,才心甘情愿为其警戒放哨。
虽然张煌言最后被逮捕,但他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他的行为很容易让人想起南宋的文天祥,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
去世的时候,张煌言只有44岁,倘若他可以服个软说句好话,肯定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张煌言不是这样的人,在他的心中,民族大义远比苟且偷生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