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作为景物可以消解人的怨恨,这显然是人对于牡丹产生了共情。
所以陈从周最后说到:故游必有情,然后有兴,钟情山水,知己泉石,其审美与感受之深浅,实与文化修养有关。故我重申不能评园,不能游园。不能游园,不能造园。
山水泉石本是无情之物,但在中国文化中,自然事物被赋予了人格化的表达,所以反过来说,要想造园,想要体会人和环境的共情,造园者自身也需要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古代造园者大多都是文人的原因。《列子·汤问》中有成语“高山流水”,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在现实中最懂我们的也许恰恰就是自然本身,通过寓情于景也让我们这些后人了解园主建园的立意。
理解了寓情于景,陈从周还给了我们一些具体的抓手,告诉我们造园时怎么样切入主题。
4.园林特征
造园综合性科学、艺术也,且包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浅言之,以无形之诗情画意,构有形之 水石亭台,晦明风雨,又皆能促使其景物变化无穷,而南北地理之殊,风土人情之异,更加因素增多。且人游其间,功能各取所需,绝不能从幻想代替真实,故造园脱离功能,固无佳构,究古园而不明当时社会及生活,妄加分析,正如汉儒释经,转多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因此古今之园, 必不能陈陈相因(比喻因袭旧例,而无革新进步),而丰富之生活,渊博之知识,要皆有助于斯。
古代造园简单来说就是先有胸中情感,然后通过构筑园林将这些感情表达出来,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需要考虑的要素还有:南北差异、风土人情、功能设施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分析古园也需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的真实状况,今日造园更要考虑多样化的功能和时代的需求。
一景之美,画家可以不同笔法表现之,文学家可以不同角度描写之,演员运腔,各抒其妙,哪宗哪派,自存面貌。故同一园林,可以不同手法设计之,皆由观察之深,提炼之精,特征方出。余初不解宋人大青绿山水,以朱砂作底,色赤,上敷青绿,迨游中原嵩山,时值盛夏,土色皆红,所被草木尽深绿色,而楼阁参差,金壁辉映,正大小李将军之山水也。其色调皆重厚,色度亦相当,绚烂夺目。中原山川之神乃出。而江南淡青绿山水,每以赭石及草青打底,轻抹石青石绿,建筑勾勒间架,衬以淡赪[chēng](红色),清新悦目,正江南园林之粉本。' 故立意在先,协调从之,自来艺术手法一也。
每个地区的园林特征都是有其自然逻辑的,这和画画的不同笔法,文学家的不同角度是一样,陈从周举了两个例子,宋朝中原的青绿山水和江南的淡青绿山水。
这两类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大青绿和小青绿,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大青绿色调厚重是因为中原山川土色皆红和深绿色的草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中原的建筑也多是金碧辉煌,所以色调自然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