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暴龙的化石记录中,没有羽毛的痕迹,倒是有一些鳞片结构的实锤
因此,目前比较主流的霸王龙复原,还是回归了大部分体表都光秃秃的样子,即使有毛,也只会分布在零星的地方,就像《史前星球》中的那样。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那幼崽身上那花里胡哨的毛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来自于在德国发现的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暴龙科远亲——似松鼠龙身上。其正模标本是来自于一只化石完整度高达98%的幼体。而从化石痕迹看,这只似松鼠龙幼体的身上一定是覆盖有羽毛的。也正是这一发现,使得大型兽脚类幼年时期覆羽,成年后脱去的说法被提出,并开始被许多人所接受。
在这只似松鼠龙幼体完整度极高的化石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羽毛结构的痕迹
而除了幼崽和成体的毛发差异之外,本作中霸王龙建模上的另外值得一提的点就是它的嘴唇。就拿BBC自己当年制作的《与龙同行》中的建模来做个对比:
《与龙同行》(上)和《史前星球》(下)中的霸王龙,可以明显看到嘴唇的差异
可以看到,相比《与龙同行》中那龇牙咧嘴、一脸凶相的样子,《史前星球》中的霸王龙“笑不露齿”的造型明显“儒雅随和”多了,甚至在某些角度,看起来还有点憨厚。而这样的差异,实际上也算是对霸王龙复原形象的一种“站队”。毕竟迄今为止,对于霸王龙到底有没有嘴唇这件事,还是未有定论的。
持“有唇”观点的一派的依据,是其头骨上吻部滋养孔的发育程度。这里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滋养孔——所谓滋养孔,就是骨骼上供滋养血管穿过的小洞。通常来说,滋养孔越多越大,骨骼上附着的软组织也就越发达。而霸王龙头骨化石吻部的滋养孔,在发育水平上与它们现代的亲戚——科莫多巨蜥相近,要远远高于另一群亲戚——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