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部融入湖北当地楚剧元素,讴歌洪湖革命的歌剧《洪湖赤卫军》应运而生,我们所熟知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也是在那时出现的。
《洪湖赤卫军》就是以贺英的形象为基础,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革命根据地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围剿的故事。
但文工团领导朱本和、张敬安经过反复斟酌,觉得这部《洪湖赤卫军》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舞台风格都不够完美,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因此虽然剧本有了,编排也落实了,但是迟迟没有搬上舞台。
除此之外,团长朱本和也在等一个机会。
1958年底,为迎接“十周年国庆” ,湖北省文化局要求文工团(当时已改名为歌剧团)拿出一场歌颂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舞台演出,作为献礼,次年赴京参加国庆。
正是这个消息,让朱本和意识到,自己等的机会来了。
于是全团上下加班加点,把历时7年搜集到的全部资料重新整理,完善原先那部已经创作好的《洪湖赤卫军》,并最终定名为《洪湖赤卫队》。
而主人公韩英,就由当时团内最重要的演员王玉珍来饰演。
王玉珍,1935年出生在湖北沔阳,抗战时期随家人颠沛流离到了武汉。
新中国成立后,王玉珍找了一个裁缝的工作养家糊口。后来文工团慰问演出,王玉珍在看节目时就感觉自己也可以唱歌,而且不比那些台上的演员差。
于是她就大着胆子找到文工团毛遂自荐,不成想竟然真的通过了考核。
她从此就跟随文工团四处慰问演出,并且深入研究了湖北民间歌谣的唱法,精进自己的唱功。
到了50年代末,已经在文工团打拼近十年的王玉珍,俨然成为了文工团的“台柱子”。
终于,到了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王玉珍随歌剧团进京演出。
不曾想,这首次正式演出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就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的高度评价。陈毅元帅说:
“如果有十部《洪湖赤卫队》,我就可以开中国歌剧节了”。
*总理听了《洪湖水,浪打浪》之后,也说
“活了65岁,才听到这样一首抒情革命歌曲”。
除了周总理和陈老总之外,当时还有其他人相中了这部舞台剧,而这也就注定了《洪湖赤卫队》后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