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分值:5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7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宗周宗:宗庙,社稷
B.登彼西山兮彼:那
C.不知其非矣非:错误
D.我安适归矣安:哪里
A[A项,宗:归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左右欲兵之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王无罪岁
C.燕赵之收藏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B[B项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句“兵”译为“*死,*掉”,B项,“罪”译为“怪罪”。其他三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分别译为“恩惠”“收藏的财宝”“到达的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②项王按剑而跽曰
B.①扶而去之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①以暴易暴兮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暂得于己
A[A项,均为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不译。B项,①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②动词,到……去。C项,①介词,拿,用;②介词,因为。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引出对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8分)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4分)
译文:
(2)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4分)
译文:
[解析]第(1)句得分点:于是、盍、归。第(2)句得分点:耻(意动用法)、义(名词用作动词)、状语后置句(隐于首阳山)。
[答案](1)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2)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隐居,靠采摘野菜充饥。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不肯继承君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并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进兵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去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想要*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道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隐居,靠采摘野菜充饥。(他们)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7分)
李承之,字奉世,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骫法,人莫敢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有删改)
5.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循:遵循
B.时郡县昧于奉法昧:违背
C.臣少鞠于兄鞠:抚育
D.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引:避开
D[D项,引:牵连。]
6.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A.群贤毕至
B.而其见愈奇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下”译为“安排”,C项,“樵”译为“砍柴”。A项,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B项,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D项,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从兄柬之将仕以官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B.①悉裁正其数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D.①臣少鞠于兄②虽才高于世
A[A项,①②皆为介词,用。B项,①代词,那些;②代词,自己。C项,①介词,向;②动词,是。D项,①介词,表被动,被;②介词,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8分)
(1)郡守任情骫法,人莫敢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4分)
译文:
(2)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4分)
译文:
[解析]第(1)句得分点:骫、忤、省略句(“忤”后省略宾语)、争。第(2)句得分点:孝友、厉、判断句(“也”表判断)、焉。
[答案](1)郡守恣意歪曲法律,没有人敢违逆他,唯独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
(2)皇帝说:“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以勉励(世人改善)风气习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于是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
【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性情严谨稳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恣意歪曲法律,没有人敢违逆他,唯独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郡守发怒说:“属官敢这样吗?”承之说:“事情刚开始,您好自为之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司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法律了。”郡守忌惮他的话。熙宁初年,被任命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执政大臣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改任他为京官。察访陕西,当时郡县不遵奉法令,征敛余利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入朝代理三司使。蔡确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他们听到风声都自动屈服。承之向皇帝进言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督促使臣去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以勉励(世人改善)风气习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于是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兄子济往省湛省:探望
B.意甚爱之意:意思,含意
C.然力薄不堪苦堪:忍受,承受
D.谷食十数日食:喂养
B[B项,意:心中。]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会盟而谋弱秦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D.稍稍宾客其父
C[C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句“异”译为“认为……奇异”,C项,“小”译为“认为……小”。A、B两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愚笨”“使……削弱”。D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把……当作宾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因共谈《易》,剖析入微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步骤不异于济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D.①其俊识天才乃尔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D项,均为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是、就是。A项,①连词,表因果;②连词,表修饰。B项,①副词,于是;②动词,因袭、沿袭。C项,①介词,表对象,和;②介词,在。]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8分)
(1)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4分)
译文:
(2)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4分)
译文:
[解析]第(1)句得分点:省略句(“谓”前省略主语)、宾语前置句“叔父用此何为”、颇。第(2)句得分点:状语后置句“今直行车路”、宾语前置句“何以别马胜不”、别、就。
[答案](1)(王济)对王湛说:“叔叔拿这个干什么呢?略微看过一点没有?”
(2)现在在车道上直行,怎么能区分马的胜负呢?只有在靠近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比试才行)啊。
【参考译文】
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隐藏着自己的品行和才能,没有人知道他,即使是兄弟宗族也认为他是个傻子,只有父亲王昶对他另眼相看。王昶死后,他在坟墓旁边结庐居住,哥哥的儿子王济前往探望叔叔王湛,看见床头有《周易》一书,(王济)对王湛说:“叔叔拿这个干什么呢?略微看过一点没有?”王湛笑着说:“身体不好的时候,偶尔看一下罢了。今天应该和你说说了。”于是共同谈论《周易》,剖析得十分深微,(巧妙的言辞、奇特的理趣)是王济所没有听说过的,王济感叹其深刻而难以测度。王济天性喜欢骏马,所以他所乘的马高大而迅捷,他心里很喜欢它。王湛说:“这匹马虽然短距离跑得快,然而力量单薄不能承受困苦。近日我看见督邮的马,应该胜过这匹马,只是督邮的马喂养得不到位啊。”王济得到督邮的马,喂了十多天谷物,来和王湛比试。王湛不曾骑过马,突然上马就奔驰起来,步伐与王济没有什么不同,而两匹马不分高下。王湛说:“现在在车道上直行,怎么能区分马的胜负呢?只有在靠近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比试才行)啊。”于是来到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让马盘旋奔跑,果然王济的马摔倒了,王湛卓越的见识和天赋的才能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