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何有如此的人格魅力,李白值得被铭记的原因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1-30 03:38:48

文·段宏刚

算上西周年间编著成册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有文字作证的诗歌历史足足超过3000年。在这漫长历史里,诞生了数以万计的著名诗人,他们如同一个个文字淘金者,用敏锐的嗅觉,卓越的才华,睿智的思想,伟岸的人格,从文字旷野里冶炼出一首首熠熠生辉的诗歌艺术,滋养着每一个读者的灵魂,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贡献功不可没。

如果要问我国历史上最受大众喜爱,知名度最高的诗人是哪一位?说是盛唐大诗人李白(701年——762年),恐怕没有多少人有异议。

的确,对所有文人来说,既能享受到身前名声带来的财富,又能享受到身后名声带来的荣耀,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总体来说,李白把这两种好处都享受到了,他是为数不多的幸运诗人。

能成为历史的宠儿,幸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李白是一位几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用才华横溢这样的成语来形容他,不见得能配上他,他是专门为诗歌而生,为创造诗歌高峰而来的仙人。

李白于公元701年秋季出生在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关于李白的身世来源,最有可信度的是北宋几位文化名流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合伙编撰的《新唐书》里边的记载,此书认为,李白有李唐皇族的血统,是西凉政权建立者武昭王李暠(351年——417年)的九世孙,而李暠是西汉时期有“飞将军”之称的名将李广的后代,又是李唐皇族公认的祖先,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皇族同祖同宗极有可能。

李白为何有如此的人格魅力,李白值得被铭记的原因(1)

李白(701年——762年)

从李白诗风特有的气吞山河的帝王气象来看,他的血液里奔涌着与生俱来的大家风范,多多少少也印证了他具有皇族血统,这种精神气质是模仿不来的。

李白的名字来源同样有许多故事。

传说李白生下来是一个肉乎乎的大胖小子,父母见了笑得合不拢嘴,就琢磨着一定要给他起一个好名字。然而,家人一直没有想出好名字,眼看到了一周岁,于是,父亲李客就给李白张罗了抓周,准备依靠抓周结果为儿子起名。

没想到,李白在一圈道具中偏偏抓走了一本《诗经》,父母见状,惊叹之余心里想到:这小子将来肯定是一个大诗人。好马配好鞍,若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配他,岂不是辜负了上天的美意。这种顾虑,让父母更加不敢轻易为小李白起名字。

大约从四岁开始,父母就安排小李白读一些启蒙书籍,李白记性和悟性都很高,常常表现出过目不忘的本领,能把书中内容娓娓道来,让父母瞠目结舌。

又过了三年,在某个春日,一家人在庭院中踏春,父亲决定考考李白,看他的学习成绩究竟怎么样。父亲扫视了庭院一眼,随口咏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然后要求夫人胡氏和小李白各自咏出后两句。

李白为何有如此的人格魅力,李白值得被铭记的原因(2)

李白

胡氏略一沉思,念道:火烧杏林红霞落。

母亲刚念完,小李白笑眯眯指着庭院角落一树雪白的李花,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母听后,拍手叫好,孩子敏捷的才思让他们暗暗赞叹。随即,他们又一想,李树的“李”不正是自家的姓吗?雪白的李花不正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吗?李白,这不正是天赐好名吗?于是,在七岁这一年,李白拥有了正式名字。

大唐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落的标志是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李白出生于701年,逝世于762年,在他的少年、青年、壮年,这绝大部分生命区间里,大唐王朝都处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处处流露出国泰民安,兵强马壮,蒸蒸日上的盛景,这样的时代背景似乎为李白的诗风指定了方向,诗中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大气磅礴的气势,飘逸奔放的格调,恢弘壮阔的意境,也只有出生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李白,才能驾驭这种诗风。

李白正是驾驭这种诗风,以及自己放荡不羁的个性,先后写出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写于725年),《静夜思》(写于726年),《行路难·三首》(写于731年左右),《明堂赋》(写于734年),《蜀道难》(写于743年),《将进酒》(写于752年),《早发白帝城》(写于759年)这些声情并茂,雄奇飘逸,气势恢宏,极具有正能量的诗文代表作,为此时期大唐王朝的树立了一面镜子,品读李白的诗歌,就能深切领略到这时期大唐王朝的国家气魄。

李白为何有如此的人格魅力,李白值得被铭记的原因(3)

李白

除过用货真价实的诗歌赢得声名,并受人尊敬之外,李白另一个受人喜爱的原因恐怕就是他的侠义精神了。

侠义精神多体现在武者身上,似乎跟李白无关,但实际上,李白还是一位身手不凡的武者,剑术在唐代文人里面数一数二,这源于他是名将李广的后代,身上流着武者的血,十八般武艺不精通一点,怎能对得起列祖列宗的身份呢?所以,李白自小励志要做一个文武双全的全能人才,拒绝做一个纯粹的儒生,只有如此,才有更多机会为大唐王朝建功立业,鞠躬尽瘁。

所以,从15岁开始,李白便开始闻鸡起舞,勤学苦练自己的剑术。传说中,李白武学上的师父是盛唐开元年间第一剑术高手裴旻,他官至“左金吾大将军”,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有“剑圣”的美誉,他的剑术跟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裴旻的剑术不是花架子,而是经过战场上真刀真枪检验过的,他先后率军到唐代边境,参与了对契丹和吐蕃的战争,一生几乎没有败绩,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虎将。

裴旻的剑术究竟有多么高明,中唐文人李亢在其著作《独异志》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描述裴旻: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

李白为何有如此的人格魅力,李白值得被铭记的原因(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