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证类本草》,是我国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是唐慎微。全书载药1746种,共30卷,所附方剂3000余首,该书方药兼收、医药结合、图文对照、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大量古代文献因此得以保存,其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极高。
《本草纲目》:
本书是明代本草代表作简称《纲目》作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全书约200万字,共载药1892种,共52卷,会药图1100余幅,所附方剂11000多首,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此书集我国16世纪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不但是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天文、地理、采矿、地质、生物、化学等方面也有成就,突出对自然科学和世界医药学的许多领域的贡献堪称卓越。
《本草纲目拾遗》:
本书是清代本草代表作简称《纲目拾遗》作者是赵学敏,全书共载药921种,10卷,新增要716种,数目之多创古代本草增收新药之最,使本草学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此同时,本书对《本草纲目》进行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并对存在的错误加以订正,不但对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做了总结,其中还保存了大量如今早已失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使用价值与文献价值都很高。
《中华本草》:
全书共35卷,前30圈是中药,有总论1卷,附编1卷,索引2圈,药物26卷,共载药8980味,备考药物571种,所以古今文献约1万余种,插图8534幅,约2800万字,后5圈是民族药专卷,有维药、藏药、傣药、蒙药、苗药各一卷。该书是对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的一个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20世纪中药学科维药学科、藏药学科、傣药学科、蒙药学科及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的集中反应,一方面它对中医药、维医药、藏医药、傣医药、蒙医药及苗医药的教学科研、临床治疗、新药研究、资源开发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对我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历史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