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首先赦免了于谦的儿子于冕。于冕回来后,上了一道疏,请求朝廷为父亲于谦平反。朱见深亲自过问这件事情,恢复了于谦的官职,颁发诰文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于谦)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朱祁镇)在时已知道了他的冤屈,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
此外,朝廷还将于谦的故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
这是明朝第一次正式为于谦平反。
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他的第三子朱祐樘继位,是为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继位的第二年,大臣孙需建议,继续给于谦平反。朱祐樘同意了,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并在位于西湖的墓旁建造旌功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官员在春秋两季进行拜祭活动。
朱祐樘如此评论于谦:“(于谦)气禀刚明,才优经济,兼资文武,茂着声猷,当皇祖(朱祁镇)北狩之时,正国步难危之日,乃能殚竭心膂,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回銮有期,论功应赏,不幸为权奸所构,乃陨其身,舆议咸冤。”
这是明朝第二次正式为于谦平反。
有了这两次平反,于谦虽然已经死了30个年头,但他的声誉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臻于顶峰。
这还不算完。1590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又将于谦的谥号改为“忠肃”。“忠肃”比“肃愍”高了好几个档次。朝廷还在于谦的“怜忠祠”中立于谦塑像。
到了清朝时期,于谦依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清朝官方编撰的《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当时,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因为都安葬于西湖,被大家称为“西湖三杰”。
1751年,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期间,为于谦亲笔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在顺治年间,于谦的“怜忠祠”和塑像曾经被损毁。到了光绪年间,朝廷又进行了重建。
【参考资料:《明史》《于忠肃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