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于谦民族英雄事件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29 10:20:42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这首诗可以说是完全概括了于谦的一生。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于谦民族英雄事件(1)

于少保一生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身、重社稷,轻君王。

先来介绍一下于谦与明朝的几件大事,看一看这个集民族气节于一身的明朝忠臣如何力挽狂澜救回风雨飘摇的明朝,又如何被设计陷害含冤而死……

于少保少年成名

1、“救时之相”

于谦年少时候,于谦的母亲经常给他梳两个发髻,一天有个叫兰古春的和尚看见于谦的发髻开玩笑跟他说:“牛头喜得生龙角。”,谁知道于谦对答“狗口何曾出象牙”。自尊心强的于谦虽然在言语上占了上风但还是让他母亲不再给他扎两个发髻改为了三个发髻,不巧的是,于谦又碰到了那个和尚,和尚戏称于谦:“三角如鼓架”,于谦又对答如流说和尚“一秃似擂槌"。和尚于是仔细端详了于谦的面相,惊称:“此儿救时之相也”。后来于谦拯救大明的事情也是应证了和尚的说法,于少保果真有救世的才能。

2、“志惊鬼魂”

于谦是诸生(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以及太学学习的生员)的时候,每天学习到深夜,有一天于谦在学习的时候喝了点小酒,突然窗外出现了巨人身影,那巨人想让于谦给作一首诗,因为喝了酒于谦便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于是就大笔挥就:“大造乾坤手,重扶社稷时”。巨人大惊,悲跃而去,原来巨人是一个鬼魂。

这两个典故多多少少带着玄幻的色彩,这也是古人经常用的手法,为了让一个名人更加容易被记住就会不自觉的给他带上鬼神的色彩。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于谦少年时就非常有才。

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于谦民族英雄事件(2)

《大名风华》剧照

“土木堡之变”到“北京保卫战”

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亲率大军北征瓦剌的兵败被俘事件。

在宦官王振的错误指挥下,大军疲惫不堪,众将士饥渴难忍,瓦剌军趁机进攻,俘获明英宗。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等大臣建议郕王朱祁钰为皇帝,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英宗被俘之后,明朝内部大乱,以徐有贞为代表的大臣们主张迁都南京,但是被于谦等爱国大臣反对,于谦主战的想法得到了郕王(明代宗朱祁钰的支持,当时的守京的主力部队已经在土木堡之战中丧失,于是于谦请郕王调动南京的备操军、山东沿海的抗倭军、各地的运粮军全部到京师集合,这才稳住了人心。

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于谦民族英雄事件(3)

郕王

自此自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北京的防御工作。此时的于少保是朝廷的主心骨,上上下下全都倚重于谦,于谦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气急败坏的瓦剌看到用明朝皇帝威胁不成,于是进攻北京,危急之时,于谦少保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用尽自己的气力将一个危在旦夕、人心惶惶的大明王朝成功变成了一个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获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于谦“含冤而死”,背后是明朝官场的冷漠

1、夺门之变

明英宗被俘一年之后回到明朝,但是却被明代宗朱祁钰软禁了八年。景泰八年明代宗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以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为首(于谦得罪的官员)的官员密谋拥立太上皇。

于是,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于谦民族英雄事件(4)

明英宗

2、含冤而死

夺门之变之后,朱祁镇即刻逮捕了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在于谦死对头的极力蛊惑下,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处死于谦。

于谦死后,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被处罚时,没有一个大臣能够站出来为他说话,没有一个能臣出来为于谦正名,于谦在这八年里兢兢业业、夙兴夜寐,为了大明王朝死而复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没有像诸葛亮、姜维那样善终,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那些个御史能臣这时候都去哪里了,他们要么是唯唯诺诺不敢进谏,要么是随声附和说着于谦的“罪行”。

3、沉冤得雪

明英宗在位时,当时要求于谦死刑的石亨的党羽东窗事发,坏事破败,他们中有的人还密谋造反。此时的明英宗后悔晚矣。明宪宗时期彻底为于谦平反冤情。

而这时,众大臣也都纷纷跟随明宪宗说于谦是多么多么冤枉。就像多年前他们在说于谦多么多么该死的场景一模一样。仅仅是因为皇帝的喜好。这么多年了你们都去哪了,皇帝不说冤枉你们都一声也不发吗?

我想不仅仅明朝的官场,哪个朝代的官场都是一样的,于谦这样的能臣很少,徐有贞这样“随风倒”的墙头草倒是比比皆是。

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于谦民族英雄事件(5)

小结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查了很多资料,想找找于少保的缺点,多少对他进行一点不足的点缀。我发现,很多人居然说他的缺点是“不懂官场之道,得罪了很多人”。难道,阿谀奉承、投机倒把到成了优点吗?如果我们的于少保像他们说的那样去弥补了所谓的“缺点”,我想也就不会有这千古名句“只留清白在人间”了。

我是 ,欢迎关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