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离,因北有离山,盛产符草而得名。自秦朝时期就已建县,曾多次移治,在宿州境内曾有多处符离城。
符离是古原,亦是水乡泽国,这也是白居易曾多次提到。
白居易《祭苻离六兄文》中写道:“春草之中,画为墓田,濉水南岸,苻离东偏”。
在《祭小弟文》中悼曰:“昔权殡尔,濉南古原。今改葬尔,渭北新阡”。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白居易当时只有十六岁。而这时候,白居易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在符离的,他对符离有很深的情缘。
白居易在符离,居住在宿州符离县毓村(今符离镇东菜园庄),居所名为东林草堂,是在符离县城外的一处宅邸,白居易有一邻家姑娘,名叫湘灵,比白居易小四岁,懂音律,有着悦耳的嗓音,两人青梅竹马,湘灵是白居易的初恋。白居易还写下了《邻女》,赞美了湘灵悦耳的嗓音,称赞她“娉婷十五胜天仙”。
只可惜,湘灵只是符离县城外的农家姑娘,而白居易出生于官宦世家,门不当户不对,这门亲事遭到白母狠狠的拒绝了。
不得已,白居易只得离开符离走上了仕途之路。这期间,白居易一直在为湘灵写诗。如《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等。
白居易37岁时,不得已,在母亲的逼迫下才和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他将绝望的爱和对湘灵的感情写进了千古名篇《长恨歌》中。
结婚后,白居易仍在为湘灵写诗,如《夜雨》、《感镜》等诗作。
元和十年,白居易已经44岁,这时的他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竟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他写下了《逢旧》,诗中发出“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少年离别老相逢”的感慨。
白居易一辈子都在自己的懦弱而忏悔和内疚,符离也成为他一生的牵挂。
多年后,白居易重回故居,却发现村邻变换,故人早已不知去向。
他写下《埇桥旧业》、和《重到毓村宅有感》。
在《埇桥旧业》中,他写道,“别业埇城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埇城,就是指宿州城,而符离,就在宿州城北二十里,这时候,唐王朝已经设置宿州,且宿州治所从虹县(今安徽宿州泗县)迁治埇桥镇,符离县治所也从竹邑城迁至埇桥,成为宿州附郭县。二十年光阴,村邻变换,人面不知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