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7年在该地区又发现新的长毛恐龙,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龙专家徐星为其命名北票龙,它属较特化的镰刀龙类,身上的细毛为皮肤衍生物,与羽毛更接近了。更令人惊喜的是同年季强和姬书安在该地区竟发现了长羽毛的恐龙!它与发现于中亚和北美的兽脚类恐龙——驰龙类相似。不过最初认为它是鸟类,故命名为原始祖鸟,而且至今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它确实是失去飞行能力的真正鸟类,就像现在的鸵鸟。
1998年徐星等人在发现中华龙鸟附近地方又发现新的长毛恐龙,被命名为中国鸟龙。属驰龙类的中国鸟龙非常接近鸟类,其头后骨形态已与大多数恐龙很不同,而具有早期鸟类特征,特别是它具有鸟类的叉骨及许多前所未知的鸟类特征,它身上的毛也更接近鸟类的羽毛,故为羽毛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鸟龙虽然还不能飞行,但其骨骼系统已经完全具备了拍打前肢的能力。
1998年季强、姬书安和美国及加拿大的科学家在辽西新发现了又一种长羽毛的恐龙——尾羽龙,它与原始祖鸟一样都具有与鸟类完全相同的羽毛,即羽毛轴两侧的羽毛具有和鸟类完全一样的不对称结构从而导致翼面的形成,保证鸟类飞行所需的升力。不仅如此,它还和鸟类一样,第一脚趾退化了,牙齿也退化了,但它与鸟类显著不同是前肢很短,而鸟类的前肢,即翅膀很长。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000年徐星、周忠和及汪筱林在辽西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恐龙——赵氏小盗龙,它全长仅39厘米,属于驰龙科,与迅猛龙是近亲,但它的脚趾位置,趾节长度、末端趾节的形态,以及后脚的结构都与善于奔跑的其他驰龙类不同,而是具备爬树的能力。
徐星等人在对一些小盗龙标本进行仔细研究时,发现一种长有和鸟类一样的羽毛,尤其是有些个体的后肢竟长在臀窝处,而且后肢和前肢一样长有长的羽毛,成为四个翅膀的“怪兽”。它们后肢的爪子像鸟类能握着树枝,显然它们是生活在树上,而且能短距离飞翔,所以把这一类称为顾氏小盗龙这一奇特的发现让见多识广的古生物学家也惊诧不已。
从以上发现的许多长毛、长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中,不难得出它们与鸟类的界线已越来越难以区分了。正如徐星所指出的“过去认为叉骨、胸骨、中空的骨骼,很长的前臂和能够侧收的腕部是鸟类的骨骼学特征。但是现在这类小型兽脚恐龙也具备这些特征了:过去认为只有鸟类具有孵卵行为,照顾幼雏,而现在小型兽脚恐龙也具有这些特性;过去认为是鸟类特有的羽毛,现在这些恐龙也有了。”此外,过去认为鸟类的脚趾是1和5趾退化,而现在有些恐龙也有这现象……这些都充分表明鸟类确实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进化而来。
至于是由树栖型还是地栖型的兽脚恐龙进化而来,大量资料表明,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如尾羽龙、鸟龙和中国猎龙都可能在快速奔跑中进行短距离滑翔,尤其是猎龙身长不足1米,身上也长羽毛,前肢像鸟翅膀一样会侧向收拢和张开,后肢修长,极适于奔跑,显然是属于地栖型。而顾氏小盗龙、赵氏小盗龙以及始祖鸟(有人认为它80%是
未解之谜尚存
鸟类起源于恐龙,但起源于那类恐龙?辽西地区发现的3种长毛恐龙——中华龙鸟、北票龙、中国鸟龙及4种长羽毛恐龙——尾羽龙、原始祖鸟、小盗龙、中国猎龙等分别属于美颌龙类,镰刀龙类、窃蛋龙类、驰龙类、疾走龙等,最早的鸟类是属于那一类?还需要研究鸟类的演化系列才能揭开这一谜团。
众所周知,鸟类形成的化石很少。不过幸运的是我国发现的鸟类化石很多。我国著名的古鸟类学家侯连海在他的专著中就指出,我国北方古鸟类不仅化石种类多,全世界发现的古鸟类种类加起来的总和也不及我国多。仅以古鸟(初鸟)亚纲而论,目前仅发现4属,其中3个在中国,仅始祖鸟1属在德国。而且我国北方中生代各个时期的古鸟类化石序列非常完整,仅距今1.45亿的晚侏罗世至距今1亿年的早白垩世就可以分出3个不同类别的鸟类动物群,它们属种数量几乎占全世界这一时期发现属种数量的2/3;距今1亿年至6500万年的晚白垩世的古鸟类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不仅如此,新生代古鸟类也是世界最多的,特别是距今6500万至6000万年新生代初期,那时正是恐龙大灭绝之后古鸟类最匮乏时期,我国北方还是发现不少古鸟类。
所以我国北方可称世界古鸟类之乡,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尚未找到最早的鸟类和更早的长羽毛恐龙。
世界最早的“鸟类”是美国距今约2.23亿年的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的原鸟,但多数学者都不承认它是鸟类;其次是德国的始祖鸟,但由于过于特化,而且数量极少,所以它不太可能是鸟类祖先。我国辽西在1996年发现了孔子鸟,它与始祖鸟有些相近,如头骨没有完全愈合,肱骨比挠骨长,翅膀上长有3个爪等,其个体与鸡相近,嘴内无牙,为角质喙,尾脊椎骨退化,尾巴很短,胸骨发育。从进化的角度,它比始祖鸟进步,时代距今1.4亿年,比始祖鸟稍晚,故不足以作为鸟类的祖先,尽管它化石数量极多且保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