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唐】白居易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军阀派遣刺客刺*了宰相武元衡。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并非谏官,但他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一些朝臣的嫉恨,最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在当时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也是一个闲散职务,这对怀有国计民生之心的白居易来说,是一种屈辱和嘲讽。因此他满怀郁愤,干预政治的热情大大减退。次年,白居易送客溢浦口,遇到琵琶女,由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顿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于是创作出《琵琶行并序》这一传世名篇。
本诗记叙了月夜诗人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通过交代她坎坷不幸的身世,描绘她精湛的琵琶演奏技艺,表现了她的凄凉愁苦,寄寓了诗人深切的同情。诗人也由琵琶女的身世想到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这两句的内涵和作用。①内涵:这两句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在封建社会,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迥然不同。但此时,他们同是来自京都,同是才华出众,同是沦落在偏僻的浔阳江畔,同是命运悲惨。琵琶女的艺术生涯毁于“老”,诗人的政治生涯毁于“谪”,相似的命运将两个人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了封建社会诸多文人和艺人的辛酸,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②作用:既交代诗人的写作动机,又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这首长篇叙事诗在结构行文上有什么特点?①严谨的双线结构。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上会合。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是暗线。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②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两个人物形象心灵相通,命运相似,共同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对这一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之泪,也是伤感自已遭贬之泪。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雅俗共赏,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
小结全诗,颇多感慨,有诗为证:
乐天谪居浔阳城,天涯沦落偶相逢。三曲琵琶情涌动,心心念念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