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下
[导语]
《梁惠王下》共十六章,记录的主要是孟子在齐国担任客卿时的活动,其中十一章是与齐宣王的对话。本篇涉及的多是孟子关于王道的治国方略和行仁政的主张,充分展现出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的王道主张最能诱惑国君的是“王天下”,而要实现“王天下”的前提是使天下百姓安居饱食且知礼节,“王天下”只是王道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2.1王之好乐甚
2.1[原文]
庄暴见孟子曰①:“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②。曰③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④。”
他日见于王曰⑤:“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⑥?”王变乎色⑦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⑧。”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⑨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⑩,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⑪: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⑫‘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⑬’;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⑭,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⑮,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⑯。”
2.1[通释]
庄暴来见孟子说:“我见到了大王,大王把他喜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来回答他。那么说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这么喜好音乐,那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过了几天孟子见到齐王时问道:“大王您曾经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先生,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变了脸色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提倡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这么喜好音乐,那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如今人们喜爱的音乐就像古代人喜爱的音乐啊。”
齐王说:“能让我听听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请允许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比方说现在大王在这里听演奏音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弹琴的声音,全都愤愤地相互诉说着‘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般艰难的境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比方说现在大王在这里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声,见到华丽的仪仗阵容,都愤愤地相互诉说着‘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般境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是不与百姓一起欢乐的缘故。
“比方说现在大王在这里听演奏音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弹琴的声音,都眉开眼笑地相互诉说着‘我们大王大概没有什么烦恼吧,要不怎么能听演奏音乐呢’;比方说现在大王在这里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声,见到华丽的仪仗阵容,都眉开眼笑地相互诉说着‘我们大王大概没有什么烦恼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是与百姓一起欢乐的缘故——现在大王与百姓们共同欢乐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2.1[注释]
①庄暴见孟子曰:庄暴来见孟子说。庄暴,齐王的臣子,下文称之为“庄子”,孟子弟子。见,造访,来访。
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我见到了大王,大王把他喜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什么话回答他。暴,自谦时称自己的名,本句的三个“暴”用法相同。见于王,见到了大王。见,音jiàn。于,相当于“了”。王语暴以好乐,大王把喜好音乐的话告诉我。语,音yù,告诉。前一个“以”,把。好乐,喜好音乐,作名词,喜好音乐的事。未有以对,没有什么话来回答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有以,有什么。
③曰:那么说。此“曰”是庄暴顺势直接发问。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大王这么喜好音乐,那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这句话意思是说国家治理得好了,所以国君有兴致和时间来娱乐。之,放在“王”与“好乐”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其,表示揣测语气的副词,相当于“大概”“恐怕”。庶几,差不多。
⑤他日见于王曰:过了几天孟子见到齐王时说。他日,别的日子,改天,这里是“过了几天”的意思。本句省主语“孟子”。于,到,因为孟子不受齐王宣召,不宜用“被”解释。
⑥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大王曾经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庄先生,有这样的事吗。诸,“之乎”的合音词(之,这件事;乎,吗)。
⑦变乎色:变了脸色。齐宣王因羞愧而脸红。变,改变。乎,相当于助词“了”。色,脸色。
⑧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我不能喜好先王提倡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非能,不能。先王之乐,应该是歌颂祖宗功业的高雅音乐。直,只不过,仅仅。耳,罢了。
⑨由:通“犹”,就像。
⑩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音yuè,作动词,欣赏音乐。后一个“乐”,音lè,形容词,快乐。
⑪臣请为王言乐: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为,介词,给。言,动词,谈谈。乐,作名词,什么是快乐。
⑫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比方说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弹琴的声音,全都愤愤地相互诉说着。今,譬况说事,比方说现在。鼓乐,奏乐,听演奏音乐。钟鼓,敲钟击鼓。声,声响,声音。管籥,泛指各种器乐。管,管乐。籥,音yuè,相传是中国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管乐。音,有节奏的声。举,都。疾首蹙頞,充满怨愤的情绪。疾首,头因痛恨而摇动。蹙頞,音cù’è,脸因愤怒而扭曲。蹙,皱,收缩。頞,鼻梁。
⑬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我们大王喜好听音乐,为什么让我们到了这般艰难的境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之,放在“王”与“好鼓乐”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夫,放在议论句首的语气助词。极,作名词,极端的痛苦处境,艰难的境地。文中冒号,表示它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说。
⑭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比方说现在大王在这里围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喧嚣的声音,看见华丽的仪仗。田猎,打猎,围猎。第一个“之”,助词,的。“羽旄之美”定语后置短语,定语“美”借助“之”的帮助,置于中心词“羽旄”之后。第二个“之”,帮助定语“美”后置的助词。羽旄,古代仪仗用的装饰物,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的旗帜。羽,野鸡翎。旄,牦牛尾。
⑮此无他:这没别的。句前的冒号表示本句是对前述的概括总结。他,别的。
⑯——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如果现在大王与百姓们共同欢乐就可以一统天下了。破折号将打比方讲故事拉回到当前关注的问题上,相当于“如此这般”“像这样”等。今,如果现在。王,音wàng,作动词,以仁政一统天下。
2.1[解读与点评]
本章先由庄暴与孟子的问答再以孟子与齐王的问答引出了“好乐何如”这个谈论的话题。孟子就“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反复论证,因势利导地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孟子从“音乐”说起,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进而一统天下的“王道”思想。“与民同乐”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由“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自然过渡到“臣请为王言乐”,由Yuè过渡到lè,Yuè与lè交织在一起。显然,好乐(Yuè)就是好乐(lè)。
齐王为什么会“变乎色”,因为他喜好的是并不高雅的靡靡之音。孟子当然知道齐王喜欢什么,但他有意要往“独乐乐”和“与人乐乐”上引,一步一步步入了“王道”。
从齐王“变乎色”中我们捕捉到的反面信息是,齐王为自己不喜欢高雅音乐让孟子知道了而羞愧,这表明,领导者应该引领主旋律,鼓励高尚文化,否则就会没面子。
把“见于王”处理成“被大王召见”“拜见大王”都不准确,还是取中性的“见到齐王”反倒自然。
“则齐国其庶几乎”句末应加句号而不是问号或感叹号,是因为本句的语气不是反问,只是揣测性判断,也不应该那么强烈。“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与“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这两个句子,没有在“与”后加感叹号,是因为整个句子才是一个逻辑完整的句子,如果为了体现语气应该加感叹号而不加问号,是因为这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而是感慨。当然,由于是转述内容,句末的感叹号也被略去了。
“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这些内容是孟子以叙述的形式通过编故事讲道理,故事中人们的语言是转述的,不宜以对话形式表现,当然用不着冒号然后引号。
本章产生成语“与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