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有不忍人之心翻译,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翻译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11 19:13:44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翻译,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翻译(1)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心不妄动),静而后能(性情安和);安而后能(思虑精深),虑而后能(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根本)。

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

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先王有不忍人( 狠心对待别人 )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转)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突然)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惊骇)恻隐(怜悯)之心;非所以(通“纳”,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求取)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萌芽)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肢)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伤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通“燃”,燃烧),泉之始(流通)。苟能充之,足以(安定)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

5.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6.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7.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8.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8.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9.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三 情境默写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5.《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 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

6.《大学之道》中阐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

7.《大学之道》中写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 。”

8.《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 。”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9.《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10.《大学之道》中说修养品性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接着是“ 。”

【答案】

1.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致知在格物

4.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5.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6.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7.物格而后知至

8.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9.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0.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 重点知识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要

义项

例句

释义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可谓要言不烦也(《三国志》)

简要,主要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总结,概括

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要挟,威胁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同“腰”

答案 ①求取 ②同“邀”,邀请 ③关键,重要 ④相约 ⑤想要,希望

(2)贼

义项

例句

释义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五代史伶官传序》)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童区寄传》)

答案 ①伤害 ②作乱叛国的人 ③强盗

2.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②若火之始然

答案 ①同“纳”,结交 ②同“燃”,燃烧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1)齐

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

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2)忍

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②吾不忍其觳觫(《齐桓晋文之事》)

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

答案 (1)①使……整齐有序 ②一同、一齐 ③相同 ④把……看作相等

(2)①狠心、残忍 ②忍心 ③坚韧,此处为使动用法,使……变得坚韧 ④忍受、忍耐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答案 ①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②使动用法,使……显明、使……彰明 ③使动用法,使……真诚

5.文化常识

(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________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礼记》又名《________》《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________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答案 (1)曾子 中庸 论语 孟子

(2)小戴礼记 戴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