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的翻译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4-01-16 01:33:38

享经典国学,硬气做中国人。此篇《中庸》第一章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翻译: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解评:在相信自己与相信命运之间做选择,选择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人,把命运当成自己的对手而不是屈服于命运。相信自己的人,奋发图强,往往大有作为;一味只相信命运的人,往往成为了命运的奴隶,无所收获。

人生的意义,悲观论者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受苦受累的过程,是痛苦的,是无奈的;积极的人生观认为,人的一生,是不断享受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是令人兴奋的。人们虽然有时不能抗拒人生的经历,但人们可以变换一种对人生的体验方式。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是人生。

天命之谓性,人只有真正的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才能懂得“享受”人生,享受成功,享受失败;享受快乐,享受痛苦;享受命运的恩赐,也享受命运的残忍。懂得了享受的意义,谁还会在乎是不是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呢?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翻译:“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解评:行正之人,自觉自悟自律自警,心有对天地神明的敬畏,摒除杂念,抵制诱惑,不欺天,不欺人,不自欺。

原文: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翻译: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原文: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翻译: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时也是谨慎的。

解评:人生在世,无论是利他之事,还是损德之事;无论是大庭广众之下,还是独自一人静处,最终都逃不过世人的眼睛。人心似镜,照见别人,也照见自己。其实,人对于自己的行为,都心明如镜,都是事先经过深思熟虑,也都是经过选择取舍的内心权衡,都作过轻重的掂量,而不是漫不经心地随意而为。腐败分子说自己不懂法律或是人情难却,并不是高明的借口。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翻译: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解评:人是天地间有*有情绪的生灵,能够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也能从别人的情感流露中审视自己的心灵和感情。人的心灵大可包容天地,胸怀万物;小则脆弱无助,一根稻草难承。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把控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就能做到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原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翻译:“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原文: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翻译: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味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解评:以上几句话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了“慎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顺应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展现出全篇的主旨。

每天与你一起学《中庸》,感受国学的厚重,看看“中庸”,摆脱“平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