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史,是一部绵延5千年的行走与开拓、探险与旅行的文化史。当代中国也不例外。
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是探险家的杰出代表,用勇敢和创新探索未知,用坚韧和理性战胜自我,用智慧和协作成就梦想。
他们用行为,诠释探险精神——勇敢、创新、坚韧、协作。
他们是全社会的榜样,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具有不服输的精神。
让我们记住他们——中国十大探险家:刘雨田、冯春、王铁男、杨勇、魏军、罗静、张树鹏、杨柳松、何旭东、雷殿生。
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传奇的探险人生。
刘雨田
万里长城,他脚步丈量,成为世界单人徒步走完长城的第一人。
向险而生,过家门而不入,矢志不渝,是新中国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他是“中国十大探险家”之“创造纪录探险家”——刘雨田。
一头花白的及腰脏辫,一张皱纹雕刻饱经岁月风霜的脸,脸上永远挂着一抹云淡风轻的笑意……见过刘雨田的人,没法不对他印象深刻。
刘雨田1942年2月26日出生于河南省长葛县。
那年,正逢中原大旱,赤野千里,父亲希望老天下雨,给他取名雨田。
15岁那年,刘雨田做了两个梦:一是破万卷书,当作家;二是行万里路,当探险家。随着时间消逝,那个关于作家的梦,很快破碎了。刘雨田希望尽力实现第二个梦——当探险家。
1984年5月13日,刘雨田迈出徒步万里长城的第一步。
此行凶险,从刘雨田的自述中,可窥见一斑:
11月的黄河古渡地区已经飘起鹅毛大雪,地面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无法判断底下地形。在经过一个干水渠的时候,我不小心跌进了冰窟窿,浑身湿透,背包灌满了水,刺骨寒意瞬间侵袭身体每个细胞,身上就像灌了铅一样。
挣扎着爬上岸,四下寻找避寒场所。先是走到最东端长城烽台下,看到一个大古城,里面有涵洞,钻进去后发现两头透风,只得再出来,另觅他处。接着来到一处大磨盘前,见有个小洞洞,虽然并不理想,但此时衣服已经冻成冰疙瘩,顾不得那么多,只能暂且安身于此。堆起柴火,架成一个小草窝,钻了进去,很快便意识模糊,不省人事。
后半夜,我依稀感觉有野狗在咬自己,能听到犬吠,身体却做不出任何反应、动弹不得。直到被野狗咬着背带拖行,这才猛地坐起。
在长城露宿的无数个夜晚,我不敢入睡,尤其四周有狼的荒野中,只能睁眼熬到天快亮时,才合一下眼。许多日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为熬过漫漫长夜,借助篝火、月亮的微光写下的。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探险年代,没有任何专业装备、补给的刘雨田,如何在那恶劣、艰险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
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信仰。
历时两年,行程5000公里。
1986年4月5日,刘雨田到达长城的最东端——老龙头,成为独自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的第一人。
他高举起五星红旗,激动地大声呼喊:“我终于实现了我的长城梦”。
自徒步长城开始,刘雨田一生漫长的探险就此拉开序幕:
1985年,徒步穿越黄土高原,完成“圣地之行”;徒步走完丝绸之路国内段;徒步穿越罗布泊。
1986年至1987年,穿越被他自己命名的“黄色死亡线”——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1987年至1989年,刘雨田3次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刘雨田垂至腰下的发辫,已三十多年未经修剪。这是刘雨田留给“死亡之海”的纪念。
穿越“死亡之海”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探险家的梦想,但鲜有人成功。这段绝地求生的探险经历,刘雨田记忆犹新:
有一天,行囊里已没有任何食物,连发霉的馒头也都啃光了。饥渴,侵入他的骨血。
8天7夜后,靠着“沙漠人参”——大芸、蜘蛛、蚂蚁、四脚蛇等“补给”,奇迹般地走了出来。
捡回一条命的他,走进理发店,本想修剪一下凌乱的头发,一听理发要1元2毛钱,心头一紧——“馒头1毛钱1个,理发的钱够买12个馒头呢”。从此,他再没剪过头发,留下如今标志性的脏辫。
1998年,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刘雨田国内“第一位职业探险家”的称号。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当代世界十大探险家中,刘雨田是唯一的中国人。
1984年以来,历尽艰险,刘雨田奇迹般地完成43个探险项目。
刘雨田认为:
“生命就是探险,这是一种幸运。”
这句话也可以看作他人生观的概括。
历史选择了刘雨田。
他探险的足迹遍布大西北,走出了一条令人无法想象的路,走出了当代中国探险家的气魄与厚度,无愧于“新中国第一位职业探险家”的定位。
冯春
滚滚长江,破浪而来。
高举漂流旗帜,唤醒国人的激情与梦想。
他是中国漂流探险运动的开创者之一,1986 年“长江首漂”——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的舵手,代表漂流界入选北京2008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手,中国当代徐霞客。
他是“中国十大探险家”之“开创梦想探险家”——冯春。
1985年,为抢在美国探险队之前首漂长江,尧茂书划着“龙的传人”号橡皮船从长江源头下水,在漂流1200余公里后,不幸于通伽峡翻船遇难。
“不能让外国人抢先漂我们的母亲河”,“中国的长江要中国人首漂”,尧茂书的满腔激情,点燃了那个年代全体国民的爱国情怀。
人称“幺哥”的冯春,就是当年被尧茂书点燃热血的青年人之一。
长江漂流和女排五连冠一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件激励国人士气的大事。那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国人急需振奋民族精神。
1986年,一群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为了祖国的荣誉,以极大的牺牲精神英勇面对生死考验,最终以10条生命的代价,完成了首次长江的全线漂流。
1986年的冯春费尽周折,成为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的一员。时隔三十余年,回忆当年“入队”时父母的反应,幺哥依然泪目:
我的父亲要跟我断绝父子关系,我的母亲含着眼泪给我签了字,“我儿冯春在这次活动当中出现任何伤残亡,我们绝不找单位提出任何要求。”
1986年6月22日,冯春所在的小分队13人从长江正源沱沱河上游纳钦曲下水,开始长达6300公里奇幻而艰辛的漂流。
从冯春的口述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长江的壮阔与凶险,以及那一代中国探险家为了信仰、情怀的舍身取义:
真正探险实际是在金沙江。
我们从自愿报名的队员里面选出10个队员,组成10人敢死队。有队长王岩、副队长何平,然后有我,还有其他几个队员。我们分成两艘漂流艇,每条船5个人。
金沙江的第一个峡谷叫通伽峡,也称鬼门关,第一个漂长江的勇士尧茂书就是在这里翻船遇难的。
副队长何平把我叫到了江边,就告诉我,“冯春,要下水了,下面的情况我们都不知道。攀钢就来了我们两个人,要死只能死一个。我是副队长,我必须要下。”我当时听到这个话的时候,真的很难过,实际上他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
最终,他们牺牲了10位战友,用176天的时间,前仆后继,一寸不落地完成了长江首漂,开启了中国民间漂流的先河。
1986年漂流长江被新华社和《半月谈》评为1986年中国十大新闻之一,被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今日美国》称作是“人类对地球的最后一次征服”。
冯春他们无疑是当时的民族英雄——在那个特定的、需要重塑“英雄”信念的年代。
1998 年,冯春参与了雅鲁藏布江漂流。
这是一次纯民间自发组织的漂流活动,连探险的经费都由队员们自己凑。冯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长漂”的延续。对很多队员而言,“长漂”没赶上,“雅漂”则不能错过。
冯春是这支队伍的副队长兼教练。他在这次漂流中受伤,还差点截肢,所幸最终保住了伤腿。
继长漂、雅漂之后,冯春一直在漂,漂到现在。他先后漂了汉江、澜沧江、科罗拉多大峡谷、雅砻江、云南红河……
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完成漂流时,冯春记忆深刻:
我跪在江边,默默地念着“长漂”遇难队员的名字——尧茂书、孔志毅、张军、杨红林、万明、王振、王建军、杨前明……
我跪着说,终于带着你们的遗愿完成了美国的漂流。
迄今为止,冯春的漂流里程超过1万公里,被称为“万里漂流第一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晚年的冯春仍然坚守在漂流一线。
2005年,受四川大学之邀,冯春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大学生漂流队。
2006年,他去西藏林芝地区,帮助当地组建了一支藏族漂流队。
除了担任了多支漂流队的教练,冯春还担任过青海玉树漂流总顾问。经他推动,漂流世界杯与漂流世界锦标赛在中国玉树腾飞,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漂流世界杯和漂流世界锦标赛为代表的文化体育旅游活动,已成为青海玉树的新名片,这是让冯春非常骄傲、开心的事情。
冯春说:
“我愿用我这30年的积淀,回报给中国的漂流事业。”
中国漂流三十多年的发展,也印证着冯春三十多年的漂流人生。
王铁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