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友金吉雅当面问虞书欣,“你在台上为什么那么作?”
虞书欣一脸坦然,“我作吗?好像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啊!”
显然,虞书欣从小到大都被保护得很好。她想要什么,向身边人撒个娇立马就可以得到。
如果说撒娇是她的生存本能,那么“作”就是她的特色标签。微博上无数粉丝亲切喊她“小作精”,她也索性放飞自我。
虽然招来很多非议,但也有显而易见的好处——节目组开心,观众开心,何乐而不“作”呢?
但别忘了,镜头是挑剔的,观众是善变的。
今天他们可以因为你的“作”喜欢你,明天就可以因为你的“作”厌弃你。
曾经活在表演模式里的林妙可,已经付出足够惨痛的代价。
虞书欣也必然会面临这个人生课题:20岁“作”是可爱,30岁“作”勉强算真性情,那更久的以后呢?
毕竟有些特点,一旦没有了童年或青春年少的护身符,就只剩下肉眼可见的尴尬了。
其实虞书欣本身条件很好,颜正,条顺,聪明,热情。最难得的是,她还有幽默感。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女演员,其实很难得。她只要言行自自然然的,不要那么用力过猛,少一点表演成分,她依然可以做闪耀的自己。
她目前的生涯规划是演员,要想不束缚在“傻白甜”框架里,她也要转型。
陈建斌语重心长提醒过虞书欣:
“作为一个演员,你必须有个性,性格色彩这是一个优势。
另外,这个东西有强烈的性格,又带来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你很容易让人对你有辨识度,另外一方面,你对自己性格没有很好的约束,就会变成灾难,变成‘泥石流’。
这个在虞书欣身上有体现,从一开始拍到现在,她都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陈老师这段话真的是肺腑之言啊。
的确,这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高呼“做自己”。
那究竟什么是真正“做自己”?每个人心底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很认同这个定义:做自己是基于本性,有不足的地方就去完善,值得保留的部分就去发扬。而不是盲目地做自己,把陋习当个性。
但愿今天的虞书欣,不要变成曾经的林妙可。
毕竟,贴标签容易,撕标签难啊。
5
最后我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孩他爬到树上,朝路过的第一个人扔小石子。结果这人不怒反笑,“你真可爱呢!”
小孩又朝第二个路人扔石子。这人也夸孩子可爱,“继续做自己哦!”
小孩尝到了甜头,又朝第三个路人扔石子。没想到这个人暴怒,直接把孩子狠狠拽下来。
摔得特别痛的孩子想,“我一直都这样啊,为什么偏偏这个人要害我?”
害他的真是第三个人吗?从结果来看,的确是。但追溯至源头,答案显而易见。
人最大的陷阱是什么?
就是在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方面,不断有人向你献上鲜花和掌声,引诱你继续陷下去,最终让你无力改变。
这种“糖衣炮弹”,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警惕的。
-end-
【作者】造梦小裁缝,睁眼当吃货,闭眼裁世界。在这里,分享我好奇的一切!故事 | 热点 | 行走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