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雁秋《神探狄仁杰》系列,第二部的第3个故事,小说正式命名为“关河疑影”,写的是蛇灵勾结契丹、突厥默啜,试图获取崇州,从而引发大周北地战争的故事。以下简称“崇州案”。
老钱的编剧水平和对悬疑的设计,到这里算是渐入佳境,“崇州案”是该系列故事的第一个高潮,钱雁秋导演的脑洞和对情节的设计令人击节拍案。
这个故事视角宏阔,情节曲折繁复。最重要的是,故事中所有的潜藏因素,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明面上告诉了我们,只不过我们自己看不出来罢了。当悬疑揭晓的那一刻,才发现在前面早有铺垫。
比如,对于如燕卧底的身份,如燕一进狄府,李元芳对她的态度就很冷淡。在东柳林镇面对假显儿的劫持,李元芳同样不为所动,反而故意的激怒假显儿。在崇州,李元芳为了救丘静和李锴固,身中数箭,性命堪忧,他在晕倒之前跟狄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如燕一直在我身边,没有单独行动”。
这些都说明,如燕卧底的身份他们早就知道,不过,在如燕身份暴露以后,李元芳竟然说是他在崇州醒来之后才知道的,这一点殊为美中不足。不知道是编剧的漏洞,还是李元芳怕如燕伤心而撒的谎。
对于假狄春的卧底身份,原文写到,当他向狄仁杰报告如燕快到了的时候,狄仁杰先是“一愣”,继而“脸上露出了微笑”。后来在东柳林镇放走信鸽,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假狄春。
其他如赵文翙、苏宏辉、丘静的身份,在前文当中都能找到铺垫,可我们在最初看到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奇怪,到答案揭晓时才恍然大悟,这才是悬疑剧该有的样子。
这个故事跟前面三个比起来,简直高出了不止一个层次。然而,钱雁秋毕竟初入化境,在如此繁复的情节和细节设计之下,他在编剧中遗留下的漏洞就更多了。
我们依旧是在欣赏中批判,在批判中欣赏,希望老钱以后可以超凡入圣,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作品。
假狄春和如燕的卧底假狄春的卧底是在一年前开始的,肖清芳在让内卫抓住狄春,并用假狄春将他替换掉。
在狄春被抓的那段时间,他们自然要审问相关的生活细节,比如狄春的生活习惯、狄仁杰的生活习惯和过往经历等。
但是既然是假扮就难免会有疏忽,于是,假狄春施了一场苦肉计,让自己受尽酷刑,并且让“内卫用热油灌进他的嗓子”。他想用这种方式,让狄仁杰认为,狄春受了这么多苦,有些变化也是正常的。
但实际上这个事情经不起推敲。
首先,往嗓子里灌入热油,只能破坏声带,要说让嗓子变得沙哑、甚至发不出声来,那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绝对不可能让一个人的音色发生彻底的改变。
其次,狄春是跟随狄公多年的管家,狄公视其为子侄,用狄公自己的话说他还是“机密收藏者”。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想要去替代这样一个角色,一个天天在狄公身边晃悠的角色,怎么可能?
不要说对狄春的行为、习惯、语气不可能完全模仿,对狄仁杰的生活习惯、喜好他也不可能完全清楚,就算是审问过狄春,狄春也不会事无巨细的交待。
更何况,狄府上下那么多人,狄春作为管家基本上都要认知,而且或多或少的都要和狄春有所交集,这一点假狄春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假狄春作为狄仁杰的管家,跟随狄公到崇州之时,竟然还能跑到深山里抓李锴固、*李元芳,这样竟然不会暴露。
肖清芳在小说中的设定中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物,她在选择替换掉这样一个人物前,不会对狄春的重要性进行调查吗?这是肖清芳的天真,还是编剧者的失误?
同样的还有假扮如燕的苏显儿,狄公为了验证假狄春的身份,以及假狄春卧底的目的,就暗中让自己在老家的大哥往狄府写了一封信,说侄女如燕要到狄府住一段时间。
假狄春在接到这封信后,竟然没有质疑,这也就证明了他是假的。其后,蛇灵在老家将“真如燕”劫*替换,显儿的手下当时还说:“摔得脸都看不清了,没法易容啊”,这个时候显儿从“如燕”尸体上取出一封信,信中说狄仁杰很多年没有见过“如燕”了,所以显儿认为自己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