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青春期没分房睡的后果,7岁男孩还没分房睡怎么办

首页 > 育儿 > 作者:YD1662023-02-09 18:26:36

(1)恐惧心理。怕黑是人类的天性,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黑暗通常意味着危险,怕黑也具有某种进化学的意义。怕黑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内心体验,很小的孩子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真实,独自面对黑暗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丰富的想象往往会将他们引向一个让自己感到无力应对的处境。例如,很多孩子都会害怕床下藏着鬼,害怕妖怪、噩梦等。夜里大人不在身边时,这种体验尤为强烈。

(2)依恋心理。如果孩子出生之后就一直与父母睡,那么父母的体味和肌肤就会对他们形成一个熟悉的心理环境。这种环境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备受呵护。因而孩子眼中的分床睡可能意味着是一种安全的戒断,是一种莫大的威胁。

(3)习惯心理。孩子长期和父母睡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任何行为习惯的打破必然会伴随着焦虑和不舒服,对孩子来说也是很正常的。

(4)孤独心理。孩子与父母同睡时,有人陪伴。睡前可以说话、听故事;早上一醒来就可以看到父母的笑脸,觉得踏实、开心。单独睡觉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孤单。

男孩青春期没分房睡的后果,7岁男孩还没分房睡怎么办(5)

2、孩子分床睡的科学时间

启发、引领孩子养成自己的睡眠习惯,需要逐级分层推进,不分床分被褥——分床不分房——分床分房。分床分房后可以故事陪伴入睡——独处入睡——独立睡眠——早晨醒后父母陪伴——独立起床。

把握分床睡的不同年龄段。从出生到青春发育期,每个阶段都有适合孩子分床睡的方法,但是最好在2~3 岁孩子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萌芽的时期,青春发育期孩子必须与异性父母分床睡。 如果在青春期之前还没有与父母分床,其危害超过想象。

(1)0~6 个月。妇婴专家建议,婴儿出生后,就应该与父母分床睡,因为宝宝在婴儿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习惯,此时开始培养习惯比较容易。在婴儿时期分床,可以将宝宝的小床放在父母的大床旁边,让宝宝听见父母熟悉的声音,让他知道父母就在附近,这样不仅便于父母照顾孩子,也能带给宝宝安全感,使其乐于单独睡自己的小床。

男孩青春期没分房睡的后果,7岁男孩还没分房睡怎么办(6)

(2)婴儿期。在孩子出生前就布置好婴儿房,孩子一降生就培养其独睡的习惯。4~6 个月的婴儿已经对周围环境有所响应,这时要让孩子听见父母的声音,让孩子知道父母就在附近。如果妈妈实在不放心,可以先把孩子的小床放在大人的卧室,观察一段时间,感觉没问题了,再让孩子睡自己的房间。

(3)低幼期。2~3 岁的孩子自我意识一天天强烈,很多事喜欢自己来,这恰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如果孩子有单独的房间,最好在墙上贴一些孩子的照片、动画人物,可以把小床布置成军舰、大汽车等有趣的形状,还可以把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摆在床边,告诉孩子小动物是他的保护神。孩子有安全感后便能安静入睡。

(4)中幼期。3~5 岁的孩子非常在意语言和感情上的交流,常常会在入睡前黏着父母,还会试图赖在爸爸妈妈的大床上。与孩子分床的最初阶段,父母在孩子睡前多陪他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或读孩子喜欢的书,或放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之后平静地和孩子互道晚安,再和孩子一起向娃娃、玩具、宠物说晚安,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在愉快的氛围中入眠。

男孩青春期没分房睡的后果,7岁男孩还没分房睡怎么办(7)

(5)大幼期。5~6 岁的孩子性格特征已初见端倪,自立和自理的本领都大大增加。这时,父母完全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单独睡。如果孩子不同意,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已分床睡觉的亲戚朋友家串门,参观小主人的床,有意识地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作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顺便夸夸小床柔软、漂亮。这时候,孩子会觉得“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床”,父母则可趁机鼓励孩子单独睡一张小床。

(6)小学阶段。进入小学,意味着幼儿期的结束,儿童期的开始。从这个时候开始,要着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7)青春期阶段。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性方面相对懵懂和敏感。与异性父母亲同床、共浴,可能对他们的性观念、与父母的关系产生冲击,甚至对他们产生诱惑,影响其身心的发展。

父母要知道,如果一直陪着孩子,孩子永远长不大,并且分床睡觉这事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在合适的时机,父母孩子要果断决定,并有效实施。(Jpp)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