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效应:
孩子想听的,是你掏心窝子的话
央视纪录片《镜子》的主人公家明,是个让父母特别头疼的孩子。
刚考完中考,他便任性地对爸妈说,他要去做一个背包客,从此以后都不再上学了。
这番话给父母气得不行。
直到后来,家明不经意间吐露心声,我们才知道,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气爸妈。
“永远都是他们说了算,买衣服鞋子都是他们买,什么都要听他们的。
我恨他们,我伤害自己就是要向他们证明,我有勇气,我可以做到。”
随着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此时的孩子们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的能力,家长的“好心建议”,在他们眼里,就是戴在身上的脚镣,是故意和他们过不去。
说教、指正,会直接成为亲子间的导火索。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考虑运用“自己人效应”和孩子沟通。
通过自我暴露,讲一些自己的糗事、傻事,让孩子感觉你们处在平等的位置,把你当做“自己人”,主动缩短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作家刘小念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和青春期的儿子一样,以前,这位父亲也是点火就着。
但是后来,他开始转变策略。
那天,得知儿子逃课去网吧,还玩了通宵时,他强忍着怒气,故意不看儿子,只是用淡淡的语气说:
“我上学那会儿也逃课,每次逃够之后,也害怕功课落下来,所以回到家就抓紧时间补上,效率比在学校还高。”
当天晚上,儿子学到很晚才睡下。
有研究表明,在聊天中,适当暴露负面经历,会让对方感觉温情和信任。
所以,如果不想和孩子成为敌人,不妨讲讲自己曾做过的蠢事,这会帮孩子解除掉心理防线,还有可能从你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成为一种暗中引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