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电视剧全集 大结局,老三届电视剧分集剧情介绍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3-01-10 06:01:06

他找了辆车,哥儿几个帮他把家搬了来。谁知,王立新偏偏不来,她骂他没能耐,太熊!为什么不和三弟争?同样都是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什么就偏在三弟一边?结婚几年,他们很少吵架,这真是厉害的一次。他闷头不语。

谁没个自尊心呢?他知道爱人在袜厂,少不了听姐妹们的议论,三个女人一台戏嘛!难免要比比家,夸夸或数落一下各自的男人。想想自己,也是窝囊!不会说,不会道,不会溜须拍马。让他怎么办呢?和父母去争?“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弟兄仨都是插队,“革命”去了,家里只剩下三弟陪两位老人相依为命;老人被赶回乡村老家,又是三弟陪两位老人度过那段艰难岁月。现在,怎么好意思开口呢?他觉得真难!一边是父母,一边是媳妇,说谁?谁也没法说。都说应该跟自己的媳妇亲,可咱不是那糊涂人呀,不值得,为了一间房跟家里闹翻了打场架呀!

他想好了:自己休息星期三,立新歇星期四。这两天孩子没处去,能不能跟母亲说说,就这两天回家去住?这样,一星期也可以和妻子团圆两天。

同母亲说了,母亲同意,三弟妹又哭又闹。他明白:三弟妹怕他真的一来,赖着不走了。还说什么呢!

他也想好了:这里是远,离三环路口还有四里地,离110路车站更远。我豁出去每天骑车送立新到11路车站,每天再从10路车站把她接回来。立新还是不同意来,而且说了:这次你们厂分房,你再要不下房,咱们就离婚!

他不相信真的会离婚。他知道妻子朴实、直爽,吃得了苦。那不过是妻子一时的气话。良宵苦长,睡不着觉的时候,他分外想念妻子。她也不容易!为我,为儿子,吃的苦够多的了!推车爬坡拉煤,帮助自己灌肠打药。去东大桥上补习班那银色的夜晚,天坛公园那金色的黄昏……以及她加班,自己总是带上儿子去汽车站接她……那一幅幅往昔的画面并未褪色,依然鲜明悬挂在他的眼前,恍若昨日,令他心动,情不自禁。

立新想孩子。每到休息日,都等着他把小天昊送来,她便带上儿子去公园玩,去吃西餐,去吃冷饮。平常日子想急了,她便给他打电话,让他下班后把儿子从幼儿园里接出来,她在公共汽车站等着,哪怕只看一眼。他望着立新紧紧搂住儿子的情景,知道:她也在想着我!

这一天晚上,立新终于来了。本应该是意料之内的,他却一时感到突然。起来,什么也没有准备呀!这一夜,老天爷有意刁难他们了,出奇的热,又没有一丝风。工厂门口是一片大鱼塘,蚊子乘虚而入,他没有来得及预备蚊帐。妻子、儿子和他都被咬得睡不着觉。

“这就是你让我来!让我来!“”妻子坐起来,哭着埋怨他、数落他、责骂他。

我真没用!我真废物!他也好不伤心,坐了起来,自己不停地掮自己的嘴巴,一边掮,一边也不住呜呜痛哭起来。

“你死去吧,我也不心疼你…”妻子一边骂,一边涕泪横流。

从深夜一点到凌晨五点,他就这样不停地掮着自己的脸。她就这样不停地号啕痛哭…

老三届电视剧全集 大结局,老三届电视剧分集剧情介绍(9)

我曾特意到磨具库那间窄小的屋子看了看。除了一张床,一张圆桌,一个立柜,一个冰箱,没有什么东西。拥挤的小屋散发着铁锈和工具的味道。

床上多了一顶蚊帐,可立新自那夜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儿子昨天从幼儿园回来没吃饭,他带着儿子到东大桥自选市场,想买点杂粮熬点粥,没有买到。看见有袋芝麻米粉,便买了回来,放上糖,拿开水一冲,没熟,又上锅煮,还是不熟。儿子在旁边张着一双天真又渴望的眼睛问:“爸爸,你能做和妈妈一样的饭吗?”“能!”他告诉儿子。最后,他也没弄熟那袋米粉。

“这星期六,我们函大就要考试,连着好几天,我也看不下书去。她也快考试了。唉!”李建英长叹一口气,眼圈红红的。

“今年局里盖了一批房,能分给我们厂30套。不知道我有没有希望。要是还必须论连续工龄的话,我这辈子也甭想分房了。”他说得很伤感。离开插队的那片土地,重新回到城市的第一天,他便寻找房子。九年过去了,他没有找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在以往那片土地上,他播下自己全部的青春,收获了什么?而今这九年时光里,他付出自己全部的希望,又收获了什么?

从十八岁去东北插队到今天三十七岁,整整十九年过去了,他没有寻找到自己的归宿。这是比一间房子更让他感到伤心的,也感到不甘心的。

老三届电视剧全集 大结局,老三届电视剧分集剧情介绍(10)

走出煤气用具厂四里地,在路边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厦,飘扬着中美两国国旗。这便是有名的长城饭店。再往前走一点儿,便是林木掩映的使馆区,和团结湖、左家庄居民住宅小区。高楼林立,每一盏明亮的窗前飘动着明丽的窗帘,每一座阳台上摆满鲜艳的花朵,一一洋溢着家的温馨。我知道,也有的窗子始终是黑暗的,阳台从大楼落成到现在为止一直落满灰尘。但那里早已经被人跑马占地一样占领着。有的人房子宽敞得可以翻跟头,可以放着只给空气住;有的人却为了一间窄小的屋,付出九年乃至十九年甚至终生的代价。望着这一片楼顶正跳跃着晃眼的阳光的高楼大厦,我的眼睛湿润了。

王立新,我愿你早日回到李建英的身边。那间磨具库的工房再破、再小,怎么说也是你的家!

老三届电视剧全集 大结局,老三届电视剧分集剧情介绍(11)

李建英,我愿你在联合国倡导的“为无房者提供住所”的国际住房年里,能有一间属于你的住房!

(修订版附记)

12年后,李建英终于有了自已的一套房子,是两年多前,单位分给他的一套两居室的二轮旧房子,位置在南城国华商场的后身,房子虽旧,交通还算方便。

他这样说:“熬到快50岁了,公家给我一套房子,我知足。”

这12年里,他一直在煤气用具厂,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一年前,他从生产科调到销售科,专门负责催账。这是个艰苦的活,如今许多单位不景气,三角债,罗圈债,乱麻缠在一起。他要对付的就是这一团又一团的乱麻。厂里在武汉办了一家公司,曾经派他去工作,*也是催账的活。不管干什么,在哪儿干,领导对他放心。他确实是一个性格忠厚、脾气温顺的人。虽然,如今忠厚已经成了无用甚至窝囊的别名,但我敬重他的人品。

那一年,他的儿子天昊上高中一年级。终于可以有了一间学习的屋子。他的爱人王立新,为了这个家,为了能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吃尽了苦处。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眼泪或许多些,但面对并不公平的一切,她怎么能不流泪?她所付出的和所得到的,是那样不成比例。好不容易得到了房子,她却又下岗了。

那一年,李建英49岁,王立新47岁。一个人最好的年华,就是在这样守候和等待中过去了。他们虽然终于等到了房子,实在是太晚了一些。每逢我想到他们两口子,心里总是酸楚得想落泪。

有时,我会想,这一切发生在福利分房的时代,分房中的错综复杂的因素太多,更为复杂的人事的因素就更多。种种猫腻在明铺暗盖或明目张胆地拉大公平的距离,蚕食人的自尊乃至整个的青春。为了房子而心力交瘁的人,不止李建英两口子。如果,他们不是在以往那个计划经济福利分房的大锅饭时代,而是在如今商品房时代,尽管房价上涨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但凭着他们两口子踏实肯*本事和能力,他们起码可以不用苦苦求人,去等待别人高高在上的划拨和恩赐,不用面对那么多的猫腻乃至暗箱操作而无可奈何,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买下自己的住房。

我还会想,如果他们能够早一点儿赶上商品房时代,可能住房的结局和住房的格局大不一样。斩断一切幻想之后,凭自己的本事买房,可以买到更好更大的房子。曾经看到不止一个人,在等待最后一批分房失败之后,虽然不甘心但也只好自己花钱并贷款买房,因为那时候商品房刚刚起步,房价不高,贷款又容易,很快,这些人就买好了房,还完了贷款,住的比福利分房的还要好,在房价不住攀升之后,估算一下房子的价值,一下子远远超过了福利分房。也曾经看到不止一个人,顽强地死守在福利分房的最后一根稻草上,总以为可以补偿到位,错过了时机,福利分房结束了,只分得补贴的一点款项,几万元到十几万元,最多几十万元,但商品房的价格已经大踏步地飙升,手里拿到这一点儿补贴款,已经是杯水车薪,买不起商品房了。

这一代人,和房子的矛盾,命定一般,割舍不断。在越穷越革命的年代,这一代人住的房子大多是简陋的,狭窄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年代,这一代人大多还停靠在福利分房的死胡同里,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和上级的恩赐,在商品房的时代,他们老了,退休了,已经失去了竞争力,不少人却还要从牙缝里节省,为下一代买房攒钱。这就是这一代人和房子的不解之缘,其命运是属于宿命的,因为他们无力自主和抗争,他们随时代变迁而浮沉,他们永远没有踩上好的点儿。时代从来没有眷顾他们,照顾他们,却总是在拿他们当无谓的牺牲品。从这一点意义来讲,李建英两口子算是幸运的,毕竟他们还赶上了最后一拨福利分房,最后的一点汤汤水水,还溅在了他们的身上。

老三届电视剧全集 大结局,老三届电视剧分集剧情介绍(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