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集:"汉十一年春"。
点击"射阳侯项伯",“入长乐官视上",“上念其老迈","且有功"。"以刘姓赐之","归遇刺于市井",射阳侯项伯就这么死了。
还没死时,他的历史已经被书写完毕,不死也得死。"你们是不是把我的"也写好了"。"皇后把竹简拿给萧何上面空白一片,示意他自己的历史自己写。意思是他是死是活,要看他的表现,看他能否配合皇后铲除韩信。
萧何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执意要去见陛下。但陛下一直身体不适,这分明就是陛下的意志。他再跪多久也是无济于事。过了一天一夜,萧何还跪着,太监过来通知他,时候不早了,要去请淮阴候韩信了。
史书上后来说,吕后称皇帝亲征陈稀已大获成功,为了庆功邀请几位重臣赴宴,以此为理由诛*淮阴侯韩信。"吕后今天设了晚宴","让我来请你"。
韩信接受了,张良最知道此去一别,此生再无可能相见。"韩信兄",两人互相拜别,为并肩战斗。肝胆相照过的友谊,萧何在前面走,韩信在后面跟他的一生就像走马灯一般,浮现眼前。当年在薛城,饥肠辘辘的韩信,撞到了刘邦一行人。刘邦十分够义气的,给了他一口饭吃。
刘邦不记得,但是他记得当时刘邦去找项羽,自带呼风唤雨的buff,更加让他印象深刻。自从跟了项羽,他怀才不遇,项羽的光芒,根本看不见别人,他于是埋了那身楚军的盔甲,投了他看好的汉军。当年也是这个人,萧何引荐他给汉王刘邦,说他是"国士无双"。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此,刘邦敬他,信任他,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他坐拥可以三分天下的兵马,但他没有听谋臣蒯彻的建议,他认为这样的主上,他不忍背弃。最后萧何把韩信送进长乐殿,而最早韩信也是萧何接来的,因此而得一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淮阴侯韩信","串通陈稀等叛将谋反","聚集囚徒家奴","欲夜袭皇后及太子","罪不可赦","谋不谋反还不是你们说了算"。"念其战功卓著","赐他全尸"。
汉初三杰之中,韩信锋芒外露,被诛*。张良整日装病,在自家院子种地,萧何赶着第一个,冲到韩信尸体前,割下他的脑袋,也得善终。
我们时常听到一段词:良弓藏,狡兔死,九九八十一烹,讲的就是春秋越王,赐死功臣文种。而范蠡隐姓埋名活了下来,如他们这样命运的何止一个两个。吕后曾说,我们都老了,韩信才35岁,年轻力壮,功高盖主,获此命运也属必然。
另外,汉初7大诸侯王,梁王彭越,赵王张敖,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尽数被*。燕王卢绾逃亡匈奴,只有长沙王善终,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分封制封建制彻底消亡。大一统的国家一旦建立,集权就是必然。他是统治者的宿命,也是诅咒,任何温情脉脉的人性,情感最终都会成为历史的牺牲品。正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王的盛宴》讲述了我国由封建分封,走向专制集权的阶段,贵族阶层没落,平民士族阶层兴起。项羽刘邦韩信各自的成败命运,感慨的是历史上,个体命运的悲情可叹,也无奈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