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可能对于电影所呈现的故事的流畅性和合理性存在质疑,这是因为影片删去了部分戏份。虽然一些戏份被删减,但导演陈英雄还是抓住了原著的几个精髓,将渡边与直子、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诠释了出来。
《挪威的森林》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同名小说,是村上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该片讲述了大学生渡边与直子、绿子等人之间的爱情纠缠,该影片获得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以及入围第六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村上春树的原著中夹杂了关于爱情、性、死亡、人生等话题的探讨。导演陈英雄在120分钟左右的电影里呈现出了渡边和直子、绿子之间爱与欲的纠结,身与心的迷失和救赎,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文学表达与影像呈现上,似乎永远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部电影不光是讲述青春期的三人寻找爱情答案的故事,也有青春时的孤独,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还有青春期的迷失和救赎。
一、爱与欲的纠结,身与心的迷失和救赎①爱与欲的纠结,这种不确定导致了直子的丧失感和精神崩溃
孟京辉说,爱情就是一头怪善,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你的身体里跑出来,它就像犀牛,一头奔跑的犀牛。
直子生日这天,渡边和直子两人发生了关系。直子似乎更为主动,先是倒在渡边怀里哭泣,继而吻他,像是一头奔向爱情的犀牛。
这段在雨夜发生的激情戏以直子的哭泣声而结束,她的哭声并非受到伤害而哭,而是觉得对不起木月,在爱与欲的纠结中挣扎。
木月是直子的男友,在十七岁时选择了自*,渡边是木月的好朋友。木月与直子从三岁就认识,相互知根知底,一起长大。直子是爱木月的,在男友死后,她心情抑郁,难以忘怀,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与其他人相处。
爱不爱一个人,身体最诚实。看向那人的眼神,怦怦乱跳的心,不自觉靠近的脚步。以这样的说法来看,直子是爱渡边的。
直子陷入了爱与欲的纠结中。倘若她爱的人是木月,为何身体诚实的靠近了渡边,还和渡边发生了关系。倘若她爱的人是渡边,那木月又算什么呢?自己潜意识里一直是爱木月的。
正是这种不确定导致了直子的丧失感和精神崩溃,她已经分辨不清爱是什么了,每日在纠结和挣扎中度过,最终直子不辞而别住进了疗养院。
②身与心的迷失,导致直子自*的必然结局
影片中的男主和女主都是青春期迷失的代表。十九岁的渡边迷失在好友木月死去的独孤里,他不是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为了避免失望,索性不交朋友;二十岁的直子迷失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男友木月自*后,她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相处、交流,搞不清爱是什么;十七岁的木月迷失在十七岁,用自*结束了生命。
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迷失不只是出现在村上春树的小说和这部影片中,在世界范围都可以看到年轻人自我封闭,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里。
影片对于木月的自*没有过多交代,但在直子身上有所暗示。直子与木月从小相识,一起长大无话不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进入到学校,却无法融入到老师和同学这个外界的现实环境中,木月毫无征兆的选择了自*。
木月死后,直子的精神支柱崩塌,但她也挣扎过,想要从木月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身与心的双重迷失,最终令她跌入深渊,越挣扎越痛苦,她选择同木月一样,以自*的方式逃避这种痛苦。
在直子内心深处是爱着木月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和渡边发生关系后,她才会痛苦到精神崩溃,她的身体不由自主靠近了渡边,可她的内心始终无法摆脱对木月的爱。一边是对死去木月的爱,一边是对木月好友渡边的性欲,身与心双重的迷失,是导致直子自*的必然结局。
③渡边与直子,是相互救赎
木月死后,渡边去了新的城市开始新生活。实则这是一种逃避,他想把一切都忘掉。木月的死在他心里留下一团无法消散的迷雾,巨大的孤独感使他踽踽独行。
直子的出现让孤独的渡边得到救赎。渡边和直子每周日都会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没有过多的话语,也绝口不提木月,这样的相处方式更像是对渡边孤独灵魂的安抚和救赎。
直子把自己封闭在死去男友的痛苦中,不与人交流沟通,渡边的出现让封闭的直子将自己禁闭的心门打开一条缝,这条缝带给她巨大的安慰。
渡边和直子是相互救赎,直子的出现使孤独的渡边得到救赎,而渡边又恰好拯救了失去男友的直子。
两个孤独的灵魂,相互救赎。
二、赋予象征意义的环境隐喻:环境变化对应了直子的命运走向